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专题研究 » 条文 » 147.伤寒五…

伤寒论第147条

刘渡舟
刘渡舟

伤寒五六日,已发汗而复下之,胸胁满,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,心烦者,此为未解也,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。

柴胡桂枝干姜汤方:

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,去皮 干姜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三两,熬 甘草二两,炙
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,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初服微烦,复服汗出,便愈。

【解析】本条论述伤寒误治而致邪传少阳,气化失常,津液不布的证治。

伤寒五六日,汗而复下,是为误治。太阳之邪传入少阳,故胸胁满闷。“微结”,是指少阳气机有所郁结,但势微而不甚重。由于误下之后,挫伤气机,致使气化不利,三焦水道不畅,则见小便不利;气不化津,津不上承,则见口渴;阳郁不宣,上蒸于头,则见头汗出而身无汗;邪热进退于少阳之野,故往来寒热而心烦。邪气在三焦而不及于胃,所以不呕。本证重点在于少阳气机不和、气化失常、津液不布,所见小便不利,汗出不畅,颇像湿热之证,但口渴不呕,则知并非湿热。治疗用柴胡桂枝干姜汤,一则和解少阳枢机之邪;二则助气化以生津液。

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成。柴胡、黄芩作为主药,仍用于清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;因津伤口渴而不呕,故去半夏加栝蒌根,生津胜热以止烦渴;阳郁气滞,枢机不利,胸胁满微结,故去人参、大枣,加牡蛎软坚散结;桂枝配干姜,通阳化阴以行三焦。诸药相伍,可使少阳得和,枢机畅利,气化以行,阳生津复,诸证悉愈。方后注云“初服微烦,复服汗出”,这是药后阳达津布之象,为正复邪却的反映。

根据本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实践,用之治疗少阳病而兼太阴脾家虚寒的证候,确为对证之方。与大柴胡汤治疗少阳病而兼阳明胃家热实的证候相对比,恰有寒热虚实对照鉴别的意义。少阳不但为表里之枢,也为阴阳之枢,故邻近于太阴。当少阳病内及太阴之时,则可见脘腹胀满、便溏不调、脉缓无力等证。在临床上某些慢性肝病的患者,常可见到这类证候,它既有口苦、口渴、心烦、胁痛等肝胆热郁之证,又有便溏、腹胀、纳差等脾胃虚寒之象。由于本方寒热并用,肝脾同治,既清肝胆之热,又温脾胃之寒,故用于治疗这类寒热错杂的肝脾疾患,疗效卓著。据临床观察,有些慢性或迁延性肝炎患者,右胁放射疼痛上达肩胛,下至腰部,或见右臂与手指麻木,下午腹胀,脉弦而缓,用本方每可收效。此外,对于寒多热少之疟疾,以及口渴欲饮的糖尿病等,若见有少阳主证者,用之得当,亦可收效。

上一章:任应秋·伤寒论第147条
下一章:胡希恕·伤寒论第147条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