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文蛤散

陈德懋
陈德懋

文蛤(即五倍子)

上一味为散,沸热汤和一钱匕,服汤用五合。

(张石顽曰:此盖表邪不从表散,反灌以水劫其热,必致内伏,或入少阴之经,或犯太阳之本,故以二汤分主。按文蛤为止渴圣药,仲景取治意欲饮水而反不渴者,其意何居)

盖水与邪气渗入少阴之经,以其经脉上循喉咙,故意欲饮水;缘邪尚在经中,未入于里,故反不渴;斯时不用咸寒收阴泄阳,使邪留变热,必致大渴引饮也。所以《金匮》云:“渴欲饮水不止者,文蛤散主之”,则知文蛤专治内外水饮也,服文蛤不差,则知邪不在少阴之经,定犯膀胱之本,当与五苓散无疑。)

身热,皮粟不解,欲引衣自覆,若以水潠之、洗之,益令热被却不得出,当汗出而不汗,则烦。假令汗出已,腹中痛,与芍药三两如上法。

(石顽曰:身热皮粟不解,欲引衣自覆者,此热在皮肤,寒在骨髓也,当汗出而解。反潠洗以水,致令客热内伏不出,虽烦而复恶寒,似渴而仍不渴,似乎邪客少阴之经,及与文蛤散不差,其邪定匿膀胱,故与五苓两解之法。服后汗出,而腹中反痛者,此又因五苓里药引阳邪内陷之故。但阳邪内陷,曷不用建中,而反与芍药,又云如上法何耶)

盖平昔阴气内虚,阳邪内陷之腹痛,当与小建中和之;误用承气下药,致阳邪内陷之腹痛,则宜桂枝加芍药和之;因五苓利水而引阳邪内陷之腹痛,仍用五苓加芍药和之,三法总不离乎桂枝芍药也。如上法者,言即入于先前所服之药内也。)

本发汗,而复下之,此为逆也。若先发汗,治不为逆。本先下之,而反汗之,为逆。若先下之,治不为逆。

(病有表里证者,当审其汗下何先,先后得宜为顺,失宜为逆,不得倒行逆施。)

太阳病,外证未解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。欲解外者,宜桂枝汤。

(桂枝汤之表证未解,无论已汗未汗,虽有可下之证,均不可下,仍宜解外。)

太阳病,先发汗不解,而复下之,脉浮者不愈。浮为在外,而反下之,故令不愈。今脉浮,故知在外,当须解外则愈,宜桂枝汤。

(发汗表不解,仍宜汗之,虽有从前之误下,不必计较,只据目前之浮脉,知邪尚在外也。)

太阳病,二三日,不能卧,但欲起,心下必结,脉微弱者,此本有寒分也。反下之,若利止,必作结胸。未止者,四日复利,此作协热利也。

(太阳病谓头痛项强、恶寒发热;不能卧、但欲起是传阳明候也;心下,胃分也;病传阳明,胃分必结,但太阳证仍在,未尽入阳明,虽结亦未可下也。若其人脉微弱,是有胃分有寒饮而结,更不可下。不可下而下之,使利,若利止者,必表热乘虚入里,挟寒饮上结于胸,利不止者,是表热协寒饮而下利矣。)

太阳病,外证未除而数下之,遂协热而利,利下不止,心下痞鞕,表里不解者,桂枝(加)人参汤主之。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桂枝人参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