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大陷胸汤

陈德懋
陈德懋

大黄(六两)  芒硝(四两)  甘遂(一钱,另研)

上三味,以水六升,先煮大黄,取二升,去渣,内芒硝煮一,两沸,内甘遂末,温服一升,得快利,止后服。

(太阳病见浮数动之脉,主风主痛固也,夫阳旺阴必虚,是以数脉又为阴虚之诊。惟阴虚故盗汗出也,然阴虚之热,当不恶寒,今头痛发热而反恶寒者,卫分之表未解也,宜桂枝汤解之,医反下之,使动数之脉,变为迟滞之脉。盖动数为阳邪欲传之机,下而变迟,乃邪陷饮中,自不能传而结也。动为痛者,盖胃中所生之精悍,因下而空虚,客表阳邪乘虚陷入,冲动膈气,膈中饮气与外入之邪,两相格斗,是以拒痛。邪逼胸膈,气难往返,是以不足以息而烦燥有加,心中为邪乱而生懊憹,此皆阳邪内陷之所致也,以大陷胸汤平荡之。此方惟大实为合宜,如挟虚或脉浮不可轻试。若夫胃分素湿,误下不成结胸,热陷入胃,湿热混合,薰蒸而为头汗,郁结而小便不行,是热不得越,湿亦不泄,身必发黄。)

(丹溪曰:太阳病,表未解而攻里,里已虚矣,虽见浮而动数之阳脉,一经误下,则必变为迟阴之脉矣。胃中空虚,短气烦躁,虚甚矣。借曰阳气内陷,心中因鞕,而可进攻之乎)

大陷胸之力不缓于承气,下而又下,宁不畏其重虚耶,即阳病实邪,下后若胃中空虚,客气动膈,心中懊憹者,亦栀子豉汤吐胸中之邪可也,况太阳误下而后明有虚证乎)

夫丹溪此论,治因下胸虚有热者宜之,亦未成结胸者,若因下而胸虚有寒,不论结胸不结胸,又当从活人、枳实、理中等治之矣。)

太阳病,重发汗而复下之,不大便五六日,舌上燥而渴,日晡所小有潮热,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,大陷胸汤主之。

(此承上条互发其义也。不大便、燥渴、日晡潮热、小腹鞕满,证与阳明府病颇同,但小有潮热,则不似阳明又不如此大痛,因是辨其为太阳结胸兼阳明内实也。缘重汗复误下,重伤津液,五六日不大便而燥渴潮热,虽太阳阳明,亦属下证。太阳痰饮内结,必用陷胸汤,由胸胁以及胃肠荡涤无余,若但下肠胃结热,反遗胸上痰饮,则非法矣。)

结胸,项亦强如柔痉状,下之则和,宜大陷胸丸。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大陷胸丸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