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陈德懋
陈德懋

茯苓  桂枝  甘草(炙)  大枣

上四味,以甘澜水先煮茯苓,内诸药煮去渣,温服,日三服。作甘澜水法:取水置大盆内,以杓扬之,水上有珠子五、六十颗相逐,取用之。

(前条发汗多,心下悸,是心阳虚,心自病也。此脐下悸欲作奔豚,乃心阳虚而肾中之阴气欲乘虚而上干于心也。故取茯苓、桂枝,直趋肾界,预伐其邪,所谓上兵伐谋也。)

太阳病,脉浮紧,无汗发热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证仍在,此当发其汗,麻黄汤主之。服药已微除,其人发烦目瞑,剧者必衄,衄乃解,所以然者,阳气重故也。

(八九日表证仍在,是邪留营分已久,郁而为热,热并于血,此时虽急夺其汗,表证微除,未足以尽营中之热也。热郁不得泄,故烦热,剧则郁极必通,势必逼血上行,故目瞑而衄矣。目瞑者,阳并于阴,阴气盛,则目瞑也。衄则热随血去而解,此必其人阳素盛,邪从热化也。)

太阳病,脉浮紧,发热,身无汗,自衄者愈。

(此承上条论证之轻者。伤寒邪闭于卫,热郁于营,初不从卫分汗出而解,久必从营分衄血而愈,衄血成流,热随衄解矣。)

伤寒脉浮紧,不发汗,因致衄者,麻黄汤主之。

(程知曰:此言寒邪不发之衄,仍宜温散也。不发汗而致衄,是入营之寒不得泄越而然也,寒不尽则衄不止,故用麻黄汤。按此衄必点滴不能流,夺汗则无血矣。)

(《金鉴》曰:凡伤寒初起,但不甚恶寒,便知挟热,后多得衄,其热多寒少者,则热随衄去,继必不汗出,表仍不解,诚能用青龙、麻黄汤于未衄之先发之,则汗衄两解矣。若已经衄后,而汗出表不解,即用麻桂之药以和营卫,亦须少兼芩、连、犀角清阴凉血之品,佐之以护持阴血可也。然大衄之后,麻黄、青龙不可轻用,若用之不当,则犯衄家不可汗之戒。)

(《活人寿》曰:衄,脉浮者,宜用麻黄汤,衄后脉微者,不可行麻黄,宜黄芩芍药汤。盖衄后脉浮,表已解也;脉数,表已解也,此可见仲景衄后用麻黄汤大旨。)

伤寒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。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。若头痛者必衄,宜桂枝汤。

(六七日不大便,系里热实,况有热以证之,即有头痛之表,若小便赤浑,是热已在里,乃可与承气下之。若小便清白,为里无热也,则不可下,仍宜解表。若头痛剧者,为风寒之邪上壅,热盛于经,必致衄也。然无身痛目瞑,邪原不重,故不用麻黄,只以桂枝汤以解散营分之邪热,则卫邪亦解矣。)

太阳病不解,热结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当先解其外。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者,乃可攻之,宜桃仁承气汤。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桃仁承气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