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炙甘草汤

陈德懋
陈德懋

甘草(炙)  生姜  桂枝  麦冬  麻子仁  大枣  人参  阿胶  生地黄

上九味,以清酒合水先煮八味去渣,内阿胶烊消尽温服,日三服。一名复脉汤。

(此承上条之变法。心动悸,谓心下筑筑然,惕惕然而不自安也。若因汗下者多虚,不因汗下者多热,欲饮水、小便不利者属饮,厥而下利者属寒。今病伤寒不因汗下,又非饮热寒三证,但见结代之脉,而心动悸者,盖邪气留则结,正气虚则代,乃阴气虚而有邪也,故用炙甘草汤益阴血和营卫也。)

(程知曰:此又为议补者立变法也。曰伤寒,则有邪气未解也,心主血,曰脉结代,心动悸,则是血虚而真气不相续也,故峻补其阴以生血,更通其阳以散寒,无阳则无以绾摄微阴,故方中用桂枝去芍药而渍以清酒,所以挽真气于将绝之候,而避中寒于孤弱之时也。观炙甘草汤,而后知伤寒有补阴之法也。)

脉浮数者,法当汗出而愈,若下之,身重心悸者,不可发汗,当自汗出乃解。所以然者,尺中脉微,此里虚。须表里实,津液自和,便自汗出愈。

(身重者,失汗也;心悸者,里虚也;身重脉浮数,邪气实,当汗之脉证也;心悸,尺脉微,里阴液虚,不当汗之脉证也。此表实里虚,须液回里实而与表平,则阳津液两相合谐,自汗出而愈。若欲里实,小建中汤为合法。)

伤寒头痛,翕翕发热,形象中风,常微汗出,自呕者,下之益烦,心中懊憹如饥;发汗则致痉,身强,难以屈伸,熏之则发黄,不得小便,久(灸)则发咳唾。

(张石顽曰:此阳虚多湿之人,虽感寒邪,便须清理中气以运痰湿,则表邪方得解散。设有下证,则宜渗利小便为主,若误用正汗、正下法治之,便有如上之变证矣。)

伤寒发热,头痛,微汗出。发汗,则不识人;熏之则喘,不得小便,心腹满;下之则短气,小便难,头痛,项(背)强,加温针则衄。

(石顽曰:凡阴虚多火之人,才感外邪,但发热头痛倍常,即辛凉发散药中,便宜保养阴血,误用辛热正发汗药,津液立枯,邪火弥炽,遂至烦乱不知人也。若误熏下、温针,宁无若是之变乎。)

下之后,复发汗,必振寒,脉微细,所以然者,以内外俱虚故也。

(凡阳气不足之人而伤寒、汗下失宜,复伤其阳,若脉微细,内守之阳虚也;若振寒,卫外之阳虚也;振寒而脉微细,内外之阳皆虚也,此条惟参附汤为合式。)

下之后,复发汗,昼日烦躁不得眠,夜而安静,不呕不渴,无表证,脉沉微,身无大热者,干姜附子汤主之。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干姜附子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