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少阳全篇

陈德懋
陈德懋

少阳之为病,口苦,咽干,目眩也。

(胆足少阳之脉,起于目锐眦,上抵头角,下耳后,循颈至肩上,入缺盆,其支者,从耳后出走耳前,至目锐眦后;其直者,从缺盆下腋,循胸过季胁,伤寒邪传少阳经,口苦咽干目眩者,热蒸胆气上溢,故见如此证也,此少阳府病也。此总括伤卫伤营。邪传少阳之纲领也。)

少阳中风,两耳无所闻,目赤,胸中满而烦者,不可吐下,吐下则悸而惊。

(少阳中风,谓邪自太阳卫分传来者,卫阳也,身半以上,阳主之也。阳邪入于少阳,必循经而上行,故目赤而耳聋也,且少阳少血多气,相火寄焉,邪从火化,气与火郁,不能内,不能外,冤于胸中,搏结津液,故胸满而烦也。此乃少阳之胸满而烦,非太阳邪陷胸中满烦证之比,故不可吐下。若误行吐下,则气液两伤,阴精不能上奉,阳精不能下降,神志虚怯,必悸而惊也。)

伤寒脉弦细、头痛发热者,属少阳。少阳不可发汗,发汗则谵语,此属胃,胃和则愈,胃不和则烦而悸。

(脉弦细,少阳脉也,合上下四条皆此脉也。头痛发热无汗为表证,以其脉弦细为少阳之脉,是知太阳营分之邪已传之少阳矣,故曰属少阳。兼有口苦咽干目眩之热证,虽无汗,不可以头痛发热为表证而汗之。若发汗,则伤津助火而胃燥,胃燥则谵语矣。惟气液素充者,津液自还,胃和则谵语止。若津液不能自还者,不特谵语不止,而且胃热上干于心,更加烦而悸矣。)

(喻嘉言曰:少阳伤寒禁发汗,少阳中风禁吐下,二义互举,其旨益严。盖伤寒之头痛发热,宜于发汗,尚不可汗,则伤风之不可汗更不待言矣;伤风之胸满而烦,痰饮上逆,似可吐下者,尚不可吐下,则伤寒不可吐下,更不待言矣。)

伤寒五六日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默默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鞕,或心下悸、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咳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小柴胡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