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少阳下篇

陈德懋
陈德懋

凡柴胡汤证而下之,若柴胡证不罢者,复与柴胡汤,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。

(柴胡证不当下而下之,柴胡证仍在而未变逆,仍与柴胡汤,必汗出而解。然汗不若濈然而出,必蒸蒸而热,振振而寒然后出者,以下后里虚故也,若下后心下满而鞕痛者,此为结胸也,宜陷胸汤;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痞,宜泻心汤,柴胡汤不中与之矣。)

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,恶风寒,手足温,医二三下之,不能食而胁下满痛,面目及身黄,颈项强,小便难者,与柴胡汤,后必下重,本渴而饮水呕者,柴胡不中与也。

(脉浮为表脉,恶风寒为表证,迟弱为里寒,病至六七日,无大热,手足温,太阳将入太阴矣。医误二三下之,胃中益虚冷,所以不能食,胁下满痛而脉不弦细,此寒饮搏结于胁下,非少阳也。面目及身黄,颈项强,小便难者,重下而中土伤,太阴虚则饮湿不运而发阴黄,太阳之经气不利而颈强,气不化水而小便难。若以胁下满痛为柴胡证,而以柴胡汤清理之剂,则寒者益寒,必然水谷不别,不利后重,前此时因数下亡液,本渴饮水,至此亦不能消水,而饮之即呕矣。此言胁下满痛有不宜用柴胡者,以示戒也。)

伤寒六七日,发热微恶寒,支节烦疼,微呕,心下支结,外证未去者,柴胡桂枝汤主之。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柴胡桂枝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