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柴胡桂枝干姜汤

陈德懋
陈德懋

柴胡  桂枝  干姜  栝蒌根  黄芩  牡蛎  甘草

上七味,水煮去渣,再煎温服,日三服,初服微烦,复服汗出便愈。

(此少阳证具而太阳未罢者也。伤寒五六日,既汗复下,邪不能解,损其津液,以致小便不利而渴,证见胸胁满微结,往来寒热,邪已入少阳矣。心烦头汗出者,太阳之邪欲解不能也。凡太阳病,欲自解者必先烦,乃大汗出而解,今以亡津液,不能得遍身有汗,汗只出于头,故未能解也,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者,复津液以解表里也。)

伤寒五六日,头汗出,微恶寒,手足冷,心下满,口不欲食,大便鞕,脉细者,此为阳微结。必有表,复有里也。脉沉,亦在里也。汗出为阳微。假令纯阴结,不得复有外证,悉入在里,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。脉虽沉细(紧),不得为少阴病,所以然者,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少阴也,可与小柴胡汤。设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

(伤寒五六日,手足冷,脉沉细,俨然纯阴结,然有头汗出,微恶寒之表证,又有心下满,口不欲食,则大便鞕非阴结,乃阳邪郁结,气不宣通也。手足冷,微恶寒,头汗出者,在阳邪郁结,不得外通于肢体,故独头汗出也。心下满,不欲食,大便鞕,因阳邪郁结于里也,里气不运行,而脉亦为之沉细也。若是纯阴结,阴邪入于阴经,必无汗出,此则外有微恶寒、头汗出之阳证,里有心下满,大便鞕之阳证,虽见脉沉细,证非少阴,不得认为少阴病,而以里药温之也,取用小柴胡汤,提出其邪于表里之半,则头汗、恶寒、手足冷之证可解,若心下满、大便鞕之里证未除,随复下之,得屎便解。)

(程应旄曰:脉细脉沉皆阴脉也,今与阳证同见,则为阳热郁结之诊,无关少阴也,可见阳气一经郁结,不但阳证似阴,并阳脉亦似阴矣。)

伤寒,阳脉涩,阴脉弦,法当腹中急痛者,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,与小柴胡汤主之。

(此少阳似虚寒证者,阳脉涩者,乃汗出不彻也;阴脉弦者,弦乃少阳之本脉,沉弦而腹中急痛,以邪欲传太阴也。若以阳脉涩为营卫不足,阴脉弦为木入土中而腹中急痛,以小建中汤补营卫而缓急,病必不差,惟以小柴胡和阴阳而升举其阴分之邪为的矣。)

伤寒,胸中有热,胃中有邪气,腹中痛,欲呕吐者,黄连汤主之。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黄连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