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柴胡加芒硝汤

陈德懋
陈德懋

于小柴胡方内加芒硝,余依前法服,不解更服。

(《金鉴》曰:凡伤寒过经不解,邪热转属胃府者多,皆当下之。今伤寒十三日不解,过经,胸胁满而呕,日晡所发潮热,已而微利,此本大柴胡证,下之而不得通利,今反利者,询之为医以丸药迅下之,非其治也,迅下则水虽去而燥者仍存,恐以下后之利为虚,故复指日晡潮热者实也,是可再下者也,但胸胁之邪未已,故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外,复以小柴胡加芒硝以下其里,不用大黄而用芒硝者,因里不急,且经迅下,惟欲耎坚润燥耳,是又下中兼和之义也。)

服柴胡汤已,渴者属阳明,以法治之。

(服柴胡汤,少阳病已,若不传三阴而作渴,是邪转属阳明矣,以法治之者,谓当分其经府而施治法也。)

太阳病,十日以去,脉浮细而嗜卧者,外已解也。设胸满胁痛者,与小柴胡汤。脉但浮者,与麻黄汤。

(脉浮而细,太阳少阳脉也,若嗜卧而无头痛发热恶寒,此为表和,太阳之邪已解也。设胸满胁痛者,少阳之邪未解也,宜小柴胡汤。若脉但浮而不细,有太阳证,仍当从太阳治之,虽十日以上,亦当以麻黄汤汗之也。)

伤寒三日,三阳为尽,三阴当受邪。其人反能食而不呕,此为三阴不受邪也。

(能食不呕,里气和,阴不受邪可知,所谓胃和则愈也。)

伤寒六七日,无大热,其人躁烦者,此为阳去入阴故也。

(无大热,表热微也,躁烦者,里热盛也,此阳邪去表而入三阴之候也。)

妇人中风,发热恶寒,经水适来,得之七八日,热除而脉迟,身凉,胸胁下满,如结胸状,谵语者,此为热入血室也。当刺期门,随其实而泻(取〉之。

(中风发热恶寒,表病也,得之七八日不解,热邪将传里之时经水适来,热邪不传胃府,而乘隙入于血室之中。外证热除,身凉脉迟,似乎表解脉和,内而胸胁满如结胸状、谵语又如少阳阳明之里实,不知血室即冲脉,谓之血海,厥阴肝经之所主,其脉起于气冲,并少阴之经,夹脐上行,至胸中而散,热入而病作,故证见如此。谵语者,热也,法当刺期门,期门之肝之募,刺肝穴,则血热得泻矣。)

妇人中风,七八日续得寒热,发作有时,经水适断者,此为热入血室。其血必结,故使如疟状,发作有时,小柴胡汤主之。

(此承上条而言,上条邪实于血室,故胸胁满结胸谵语也,此言中风七八日,发热恶寒之表未解,经水适来,不应断而断,续得寒热如疟者,是为热乘其血来而遂入之,与后血相搏血留而不出也。然无胁满结谵等证,是邪在少阳经,而未实其血室,不过血得热而搏结不出耳,故用小柴胡和之,热邪解而血自通矣。)

妇人伤寒,发热,经水适来,昼日明了,暮则谵语,如见鬼状者,此为热入血室。无犯胃气及上二焦,必自愈。

(前言中风,是卫邪入于血室者,此言伤寒,是营邪入于血室者也,发热而不恶寒,寒已成热矣。经水适来,热邪乘之,昼则明了者,知邪不从卫分来,与气无干,而从营分乘来,是营邪扰于营分,故夜则谵语,如见鬼也。谵语在阳明者可下,此非府实,不可下以犯胃也。前热与血结,寒热如疟者,与小柴胡汤散之。此无寒热,亦不可散以犯上焦也。前热入血室,胸胁满如结胸状可刺,此无满结,亦不可刺以犯中焦也。必自愈者,以经行尽则热随血去,犹之自衄乃解者然,切勿妄治以致乱也。)

血弱气尽,腠理开,邪气因入,与正相搏,结于胁下,正邪分争,往来寒热,休作有时。默默不欲饮食。脏腑相连,其痛必下,邪高痛下,故使呕也。小柴胡汤主之。

(此总申上三条热入血室之由也。血室者,冲脉也,冲脉属厥阴肝,经水来冲脉空虚,肝气泄,少阳之升气亦馁,致腠理不实,太阳之邪得以乘之而入于半里之间,邪与正搏,结于胁下,邪正分争,往来寒热也。夫少阳胆与厥阴肝相为表里,少阳之脉下胸中,循胁表,厥阴之脉抵小腹,循胁里,血室虚而邪乘少阳,从胸而趋,结于胁下,故曰脏腑相连,邪高痛下也。肝阴虚则胆阳亢,亢必侮土,是以昏昏然不能饮食而呕也,惟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木火之邪,而厥阴血室自安矣。)

少阳病,欲解时,从寅至辰上。

(寅卯辰,木旺之时,少阳通于春气,乘肝时而气复邪解矣。)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三阳合病篇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