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附子汤

陈德懋
陈德懋

附子  茯苓  人参  白术  芍药

上五味,以水煮去渣,温服,日三服。

(张石顽曰:口中和者,不渴不燥,全无里热可知,况背为督脉,统诸阳上行之地,他处不寒,独觉其背恶寒者,则阳微阴盛之机已露一斑,故灸之以助阳而阴消,主以附子汤温经而散寒也。不知者谓伤寒才一二日,外证尚轻,何反张皇若此。讵识仲景正以一二日即显阳虚阴盛之证,早从暴病施治,若待三四日,势必极盛难返矣。按少阴自感之寒,有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,此初入太阳,不作郁热,便入少阴者,二证似不甚远,若详究病情,大相悬绝,一则阴经虽困,而太阳犹不失守,故脉沉尚能发热,二三日热犹在表,而无里证可见,尚有太阳经外垣可恃也;一则太阳表气大虚,邪气直得入犯少阴,故得之一二日不以热,只背恶寒,此阴阳两亏,较之两感,更自不同。)

(白虎汤之背恶寒,口中燥渴,阳邪内陷也。此背恶寒、口中和,阴盛不能灼液也。)

少阴病,身体痛,手足寒,骨节痛,脉沉者,附子汤主之。

(此承上条互发其义,以明其治也。身体痛,手足寒,骨节痛,太阳亦有之证,但太阳脉浮紧,发热恶寒,此脉沉无热,乃阴寒在里、阳气息微也,故以附子汤暖土制水,补助元阳。附子生用者,壮少阴之阳,兼散中外之寒也。)

少阴病,脉沉者,急温之,宜四逆汤。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四逆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