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经解

太阳经上篇

姚球
姚球

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。

此太阳经经病也。足太阳膀光经,起于目内眦,上额交巅,从巅入络脑,还出别下项,循肩膊内,挟脊抵腰中,入循膂,络肾。故太阳有病,头项强痛也。脉浮者,太阳主表也;恶寒者,太阳为寒水经,寒水气逆而恶寒也。后凡言太阳病,皆指此而言也。

太阳病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

太阳病,指首节之病而言也。后仿此。发热者,风为阳邪,病发于阳者,发热也。汗出者,风伤卫,卫踈则表不固,而汗出也。恶风者,卫受风邪,不胜复被(风)而恶之也。脉缓者,缓乃平脉,盖风伤卫,卫在脉之外,外病而内不病,故脉亦无病而缓也。中风,犹言感风,此承第一节,而别其为太阳病风也,乃风症之总【刚】(纲),后凡言中风者,指此而言也。

太阳中风,脉阳浮而阴弱。阳浮者,热自发,阴弱者,汗自出;啬啬恶寒,淅淅恶风,翕翕发热,鼻鸣干呕者,桂枝汤主之。

此详言脉症治法,以足上节之义。上言脉缓,所以辨风伤卫,外病内不病,此言阳浮阴弱,所以别阴阳,辨中风病发于阳也。风为阳,卫亦为阳,阳邪伤于阳分,故脉寸浮而尺弱也。阳浮热自发者,风为阳,阳主气,气实则发热也。阴弱汗自出者,汗本属阴,固之者卫,卫病则外固踈,而汗自出,汗出则阴虚而弱也。啬啬,气不舒畅貌,言恶寒由于内气馁也。淅淅,肌肤战栗貌,言恶风由于外体踈也。翕翕,火炙团合貌,言皮肤蒸蒸温热也。阳主气,气通息于鼻,阳病则气不利,故鼻鸣。阳上升,阳病则气上逆,故干呕。主之以桂枝汤,解肌表之阳邪,敛阴弱之自汗也。

桂枝汤

桂枝(三两)  芍药(三两)  甘草(炙,二两)  生姜(三两)  大枣(十二枚)

上五味,㕮咀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【查】渣,适寒温,服一升。服已须臾,歠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。温覆令一时许,遍身热,热微似有汗出者益佳。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必不除。若一服汗出病差,停后服,不必尽剂。若不汗,更服依前法。又不汗,后服小促【役】其间,半日许,令三服尽。若病重者,一日一夜服,周时观之。服一剂尽,病症犹在者,更作服。若汗出不止者,乃服至二三剂。禁生冷、黏滑、肉面、五辛、酒酪、臭恶等物。

中风,脉阳浮阴弱,而汗自出,故用桂枝辛温,以解表分之风邪;甘草、芍药,甘酸益血,以止自出之汗;大枣甘缓,生姜辛散,扶脾止呕。服已须臾,桂枝汤气味俱薄,其力易尽。歠热稀粥一升,以粥助药力,谷气内充则邪不能留,遍身微似有汗而解矣。如或盖覆强逼,【太】(大)汗流漓,则阴血愈伤,病必不除。一服病差,即停后服,恐过剂也。不汗更服依前法,依前歠粥以助药力,令微似有汗之法也。后服小促役其间,用小剂促之,亦过剂也。禁生冷黏滑、肉面五辛、酒酪臭恶等物,防其伤胃也。

太阳病,头痛发热,【恶】汗出恶风者,桂枝汤主之。

此节中风,不鼻鸣干呕,症之轻者也。桂枝汤主之者,发热自汗,与桂枝、芍药、甘草相宜也。

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,此为营弱卫强,故使汗出。欲救邪风者,宜桂枝汤主之。

此节症之最轻者,不但不鼻鸣干呕,并无头痛恶风之症也。经云:汗出身热者,风也。既发热汗出,即系风(伤)卫症。风邪在卫,卫故强;汗出;营(本)弱,汗之出,由风邪在卫,卫踈耳。邪风,外感之风也。宜桂枝汤,解风邪,敛自汗也。营弱卫强,热病亦然。但热病忌甘辛,故非欲救邪风,即不可主以桂枝也。

太阳病,外【症】(证)未解,脉【微】(浮)弱者,当以汗解,宜桂枝汤。

此凭症不凭脉也。外症未解,身热、头痛、恶风寒、自汗,诸症俱在也。弱而兼微,脉又虚极,若据脉论,鲜不疑其不当汗解矣。不知病症既系中风,桂枝允为对【症】(病)。即脉见微弱,而解肌之法仍相宜也。

病人脏无他病,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,此为卫气不和也。先其时发汗则愈,宜桂枝汤主之。

脏无他病,内不伤也;时发热自汗出,发热自汗,(虽)时发时止,洵为风伤卫矣。风邪在卫,卫气不和也。先其时者,乘其未热之先,以桂枝汤解表,则可不热不汗也。

病常自汗出者,此为营气【不】和。营气和者,外不谐,以卫气不共营不气和谐故【耳】(尔)。以营行脉中,卫行脉外,复发其汗,营卫和则愈,宜桂枝汤。

中风症服桂枝汤,诸症皆愈,惟汗自出耳。病仍在卫,而不在营也。营本和,以卫踈不能固营,而汗自出耳。复发其汗,复者,已服过桂枝汤之词也。营卫不和,仍宜再(主)以桂枝汤。

太阳病,外【症】(证)未解【者】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。欲解外者,宜桂枝汤主之。

太阳病,外症未曾全解,虽大便闭结,不可下也。下之为逆,指结胸也。所以成结胸者,以病发于阳,而下之太早故也。解外仍宜桂枝,以风故也。

太阳病,先发汗不解,而复下之,脉浮者不愈。浮为在外,而反下之,故令不愈。今脉浮,故【知】在外,当须解外则愈,宜桂枝汤主之。

此节虽汗下两误,病未增变,其脉仍浮,桂枝症仍在,仍当急解其表,而自愈也。

夫病脉浮大,问病者,言但便鞕耳。设利【之】(者),为大逆。鞕为实,汗出而解,何以故?脉浮,当以汗解。

浮大之脉,阳盛阴虚证也。阴虚血燥,故大便硬耳。利之为大逆者,利药徒伤肠胃气,不能解阳盛表邪,反致结胸也。硬为实,言便硬有似乎内实也。岂内实可以汗解乎?即紧承曰:脉浮当汗解。其所解者脉浮也,盖阳盛阴虚,宜桂枝之辛甘也。

欲自解者,必当先烦,(烦)乃有汗而解。何以知之?脉浮,故知汗出解【也】。

脉浮属太阳,太阳主表,故症即自解,亦必汗出也。烦者,阳邪郁蒸也。地气上为云,郁蒸,故烦;天气下为雨,邪解,故有汗也。

太阳病,初服桂枝汤,反烦不解者,先刺风池、风府,却与桂枝汤则愈。

此节中风之最重者。中风用桂枝,宜矣。乃服之而反烦不解者何?盖药轻不胜病也。舍桂枝而用别药不可,(仍)服桂枝汤又无益,不得已,而刺风池、风府,稍泄其风,风势轻而桂枝得令矣。此犹兵家不胜而添救也。风池、风府,太阳经穴,在项上。

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,十二日愈。

风家表解,外邪已退;不了了者,营血未复也。盖邪已尽散,十二日经行两周,营足自愈,不必更用药也。

凡服桂枝汤【者】反吐者,其后必吐脓血也。

桂枝辛甘,本胃所爱,服之反吐,其人素有湿热矣。湿热之人,忌用辛甘,更服桂枝,湿溢上吐,吐则热溢上焦,蒸为败浊,故有必吐脓血也。

若酒客病,不可与桂枝汤,得【汤】(之)则呕,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

酒客,饮酒之人也。其湿热必盛,虽有中风症,不可与桂枝汤。若酒客服桂枝汤必吐,以桂枝汤味甘,甘能动湿,故酒客所不喜也。此即于上节文义,重引酒客以示禁。

桂枝本为解肌,若其人脉浮紧、发热、汗不出者,不可与(之)也。常须识此,勿令误也。

已见寒伤营之脉症,即不可复用风伤卫之治法。误用桂枝汤,则敛寒邪于内,贻祸无穷矣。

专题:伤寒经解
来源:《伤寒经解》
上一章:伤寒经解卷一
下一章:以上十六节,太阳中风之伤寒也。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