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经解

以上四节,太阳湿症之伤寒也。

姚球
姚球

病者一身尽疼,发热,日晡所剧者,此名风湿。此病伤于汗出当风,或久伤【于】(取)冷所致也,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一身尽疼,发热,肌肤湿郁也。湿中脾胃,故日晡所剧,以日晡为时之阴也。湿而兼风,故名风湿。汗出当风,则风湿并留于肌肤;久伤于冷,则脾阴受伤,此致病之由也。

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

麻黄(五钱)  杏仁(十粒)  薏苡(五钱)  甘草(一两)

上四味,每服四钱匕,锉末,水盏半,煎八分,去渣,温服,取微汗,避风。

麻黄以发其汗,甘草以和其中,苡仁祛风湿,杏仁利肺气,肺合皮毛,故用之以去湿也。

风湿,脉浮身重,汗出恶风者,防己黄芪汤主之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浮,风脉也;身重则湿矣;汗出恶风者,风因湿滞,湿傍风流,相留恋于皮毛卫分也。此而杂以风药,风虽去而腠理愈开,水气泛溢,不无元气虚脱之虞,故专以湿药治之也。

防己黄芪汤

防己(一两)  黄芪(一两)  甘草(炙,五钱)  白术(七钱五分)

上四味,锉末,每【服】(抄)五钱匕。生姜四片,枣一枚,水一盏半,煎八分,去渣,温服。(良久再服)。喘者,加麻黄【五钱】(半两);胃中不和者,加芍药三分;气上冲者,加桂枝三分;下有陈寒者,加细辛三分。服后,当如虫行皮肤中。从腰下如冰,后坐被上,又以一被绕腰以下,温令有微汗,差。

防己逐水,黄芪实表,白术燥湿,甘草姜枣,和中祛湿。若有喘者,风邪干肺也,故加麻黄。胃中不和者,湿热相兼,血分有火也,故加白芍。气上冲者,水气乘风而上逆也;桂枝伐水祛风,故加之。细辛能散水寒,故有陈寒者加焉。如此,则水势无内入外越之弊,如虫行皮肤中而下矣。水既去,则皮毛卫分无郁塞之苦。不必踈风解肌,但以被绕腰使其温暖,而令微汗,则风自散而身轻病差矣。

问曰:风湿相搏,一身尽疼痛,法当汗出而解。值天阴雨不止,医云此可发汗。汗之病不愈者,何也?答曰:发其汗,汗大出者,但风气去,湿气在,是故不愈也。若治风湿者,发其汗,但微微似欲汗出者,风湿俱去也。

风湿相搏,则皮毛受伤,故一身尽疼,法当汗出而解,然必风伤皮毛乃可。若天阴雨不止,则湿盛可知,不可执发汗之法也。盖风伤阳,湿伤阴,阳邪能随汗而出,阴邪反因汗而横矣,故不愈也。当微发汗,去其阳分之邪,使无拘恋;肺合皮毛,皮毛得理,肺气安而气化行,湿自下逐矣,故风湿俱去也。

夫风【家】(病)下之则痉,复发汗必拘急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风湿之症,应当汗解,而反下之,下则里虚,则风湿乘虚入于骨节,则筋乃劲急,直强而为痉。痉症而复发其汗,汗乃血化,则血更伤。筋属木,血润则和柔。血不养筋,故劲直者,且加拘急矣。

中风发热,六七日不解而烦,有表里【症】(证),渴欲饮水,水入即吐者,名曰水逆,五苓散主之。【多服暖水,汗出愈。】

太阳本水之出路,中风发热,六七日不解而加烦者,表之风未解,内之湿已蓄也,故曰有表里症。湿蓄于内,则心液不行,心火上炎,故烦而渴,渴则求救于水,水入湿泛,因而上吐。名曰水逆者,言吐逆由于水泛也。用四苓以祛湿,桂枝以解风,更多服暖水以鼓胃阳,胃阳鼓动,谷精化汗,风湿俱解矣。

五苓散

猪苓(十八铢)  泽泻(一两六铢)  茯苓(十八铢)  白术(十八铢)  桂枝(半两)

上五味,【末之】(捣为散),以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多饮暖水,汗出愈,如法将息。)

泽泻泻寒水之湿,白术散太阴之精。二苓使肺气通调,利水道而止烦渴。桂枝祛风,而辛热以化气;合四苓,气化及州都,风散湿行,而病愈矣。以上三方,皆锉成末,盖取水气少也。

太阳病,小便利者,以饮水多,必心下悸;小便少者,必苦里急也。

太阳本寒水之府,州都之官,湿乃其同类也。若小便利者,太阳气化行,虽饮水多,仅心下悸。悸(者),心火畏水也。若小便少,太阳气化不行者,若饮水多,水蓄不行,必致里症紧急矣。

伤寒,汗出而渴者,五苓散主之;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

汗乃心液,得膀胱气化而出者也。风湿在表,则腠理不【蜜】(密)。渴者,因汗而伤津液也。五苓散,散风逐湿,白术则可生津而止渴矣。不渴者,津液未伤,用茯苓甘草汤,逐湿散风。

茯苓甘草汤

茯苓(三两)  桂枝(二两)  甘草(炙,一两)  生姜(三两)

上四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渣,分温三服。

桂枝、生姜以散风,茯苓以逐湿,甘草以和中,同桂枝,又敛心液也。

太阳中风,下利呕逆,表解者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,发作有时,头痛,心下痞鞕满,引胁下痛,干呕短气,汗出不恶寒者,此表解里未和也,十枣汤主之。

风伤阳,湿中阴,下利呕逆,湿侵脾土而吐泻也。表解可攻,阳分风解,乃可攻阴分之湿也。漐漐汗出,湿沁皮毛而汗出也。发作有时,日晡时发作也。头痛干呕短气,太阳乃主气之府,太阳风湿,则气不化,上逆呕吐,经行之地皆痛;气既不化,则心下痞鞕而饱满,水滋木横,引及胁下,肝部亦痛也。汗出则风随汗散,不恶寒,故知表解,而仅里未和,十枣汤,所以攻其里也。

十枣汤

芫花(熬)  甘遂  大戟

上三味,等分,(各别)捣【筛】为散。以水一升半,先煮大枣肥者十枚,取八合,去渣,内【末药】(药末),强人服一钱匕,羸者服半钱匕,平旦温服。若下少,病不除者,明日更服,加半钱匕。得快下利后,糜粥自养。

心下痞鞕满,胁下痛,湿邪已逼处上中二焦,有非五苓利水之剂所能除,故用芫花消水者为主,佐以甘遂、大戟,主五水。十二水者,以大枣扶脾补中者为引。疾入中焦席卷而下,所积之水,不少留停也。

专题:伤寒经解
来源:《伤寒经解》
上一章:以上七节,太阳风寒两伤之伤寒也。
下一章:以上八节,太阳风湿伤寒也。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