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经解

以上二节,内湿热外寒之伤寒也。

姚球
姚球

太阳病,发热汗出,(而)不恶寒【者】,名曰柔痉,【宜括蒌桂枝汤】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柔痉者,风寒伤【筋】而不能转运也。风性慓悍轻捷,不如寒邪之促急。风为阳邪,故汗出不恶风也。

【括】(栝)蒌桂枝汤

【括】(栝)蒌根(三两)  桂枝(三两)  甘草(炙,二两)  芍药(三两)  生姜(三两)  大枣(十二枚)

上六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渣,适寒温,温服一升。服已,歠热粥一杯,以助药力。

此方即桂枝汤加花粉也。桂枝以治风,花粉以润肺。肺之气化行,则水道通,湿自下逐而和矣。

痉为病,胸满,口噤,卧不着席,脚挛急,必介齿,可与大承气汤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风为阳邪,通于肝,肝主筋;湿为阴邪,通于脾,脾主肌肉。风湿两伤,则肌肉筋皆紧急而短矣。肝不散精,脾不健运,故胸满。口者,脾之合,风湿乘脾,故口噤。脾病则肉痛,脾病则筋痛,故卧不着席。湿伤筋则耎短,故脚挛急,介两开矣。齿乃骨之余,湿热伤骨,骨病,故齿开。大承气汤,清热下涌之方。可者,仅可而未善之词,言亦可一试也。

大承气汤

大黄(四两)  厚朴(半觔)  枳实(炙,五枚)  芒硝(三合)

上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【枳朴】(二物),取五升,去渣,内大黄,煮取二升,去渣,内(芒)硝,更上火一二沸,分温再服。得下,【余勿】(止)服。

燥屎在中,中焦壅滞,津液干枯,邪热闭结,非大黄之苦寒,不足润下;非芒硝之咸寒,不足耎坚。厚朴以治胸中之逆气,枳实以泄胸中滞气。四味合用,无坚不耎,无壅不通,上下大气,承顺无阻,故名大承气汤。盖泻(胃)经实热之方,此借以清风热之阳邪。越人云:阳盛阴虚,下之而愈也。

太阳病,发热,无汗,反恶寒者,名曰刚痉,【宜葛根汤】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刚痉者,寒湿伤筋而强急也。寒主闭,故无汗;湿化热,故发热;寒在皮毛,故反恶寒也。

葛根汤

葛根(四两)  麻黄(三两)  桂枝(三两)  芍药(三两)  甘草(炙,二两)  生姜(三两)  大枣(十二枚)

上七味,以【水】一斗,先煮麻黄、葛根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渣,温服一升。覆取微似汗,不须歠粥,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,(诸汤皆仿此)。

寒湿伤筋,筋属风木,故主桂枝汤以养筋;加葛根以祛湿,麻黄以散寒。寒湿散而筋平,痉自安矣。

太阳病,其症备,身体强,几几然,脉反沉迟,此为痉,【括】(栝)蒌桂枝汤主之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太阳症备,头痛、项强、发热、恶寒症备也。身体强,寒集太阳也。其脉应浮紧,而反几几然沉迟者,寒且虚矣。筋脉既虚,而又有太阳之寒症,则血不养筋而痉。故用桂枝以解肌散寒,芍药和血,甘草姜枣和中,【括】(栝)蒌甘缓润下。甘则补肺而滋肝,润则养血而舒筋。肝肺和平,筋血滋润,则痉自安。服药而汗不出,歠热粥以助之。不用葛根汤者,以脉(沉)迟也。

太阳病,无汗,而小便反少,气上冲胸,口噤不得语,欲作刚痉,葛根汤主之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太阳外寒束于外,故无汗。寒则伤肺,气化不行,故小便少。肺金下降之令不行,气反上逆冲胸矣。口合于脾,寒则口噤;舌乃声枢,寒则强而不能语也。筋脉痉劲急,强硬之状已著,故欲作刚痉也。用葛根汤以散太阳寒湿。

病者身热足寒,【头】(颈)项强急,恶寒,时头热面赤,目(脉)赤,独头动摇,卒口噤,背反张者,痉病也。若发其汗者,湿热相得,其表【亦】(益)虚,即恶寒甚,发其汗已,其脉如蛇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身热足寒,湿症也。湿伤于下,故足寒。头项强急恶寒,太阳中寒湿,而经行之地强急也。头热面目赤者,赤乃水道为寒湿所闭,不能通流以制火,火上炎于头面也。头摇、口噤、背反,皆筋脉紧急之状。寒湿伤筋,故急促而为痉。湿伤于里,寒伤于表,犹各居其所未相得也。若发其汗,则寒湿相得,横行于腠理,而表益虚,故外卫疏而恶寒甚。汗发之后,其脉当如蛇,蛇无筋身肥而形软。既伤筋,而复虚其表,筋气微弱,故脉大无力如蛇肥软也。

夫痉脉,按之紧如弦,直上下行。脉经曰:痉家其脉伏坚,直上下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痉者,紧之故,故其脉紧如弦。其弦脉者,肝脉也。肝主筋,故筋痉也。其脉紧如弦,直上直下,弦之甚也。脉经,古书名。伏主痛,痉必痛也,故脉伏,伏而坚,直上直下,弦紧也。

太阳病,发汗太过,因致痉。暴【致】腹胀大者,为欲解。其脉如故,反伏弦者,痉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发汗太过,致津液横流,水气不由气化而出,因留于骨节间而伤筋,因致痉也。腹胀大,病传脾矣。脾性缓,故能缓痉之急,然必脉亦见缓,与症相应乃【可】。若仍见伏弦之紧脉,腹虽胀大,焉能缓其筋急,故仍痉,痉而不解也。

太阳病,发热,脉沉而细者,名曰痉,为难治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•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太阳身热,湿症也。脉沉而细,名湿痹,痹则虚矣。既虚而湿流关节成痉。治之不亦难乎?故曰难治。

痉病有【炙】(灸)疮,难治。(出自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第二》)

痉症,伤肝筋而成,盖肝木亢而火炽也。有灸疮,则火气与木气相生,内外蒸逼,故难治也。

专题:伤寒经解
来源:《伤寒经解》
上一章:以上七节,太阳风寒两伤之伤寒也。
下一章:以上十节,太阳湿流关节之伤寒也。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