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经解

厥阴经全篇

姚球
姚球

厥阴之为病,消渴,气上冲(撞)心,心下(中)疼热,饥而不欲食,食则吐蛔。下之,利不止。

足厥阴肝木,为藏血之藏,病则血不藏也。而木枯生火,火烁津液,故饮水多而不能止渴也。气上冲心者,木病授气于心,故木升而上冲也。心下,胃口也。肝经挟胃贯膈,木邪乘胃,胃火郁而疼热也。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肝病不能散精,脾胃虽饥,而肝不欲食也。蛔虫,胃脘之虫。不欲食而强食之,则木邪上逆,蛔亦不安而吐也。下之,则肝木清气下陷,故泄利不止也。此厥阴经经病,一篇之总纲也。

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,而厥者必发热。前热者后必厥,厥深者热亦深,厥微者热亦微。厥应下之,而反发汗者,必口伤烂赤。

厥者,阴虚不能接阳,阴阳气不相接而四肢逆冷也。厥必发热者,阴虚人必阳盛身热也。前热后必厥者,阳盛者必阴虚不能接阳而厥也。阳之盛不盛,由于阴之虚不虚。故曰:厥深热亦深,厥微热亦微也。厥应下之,阳盛阴虚,下之乃愈,越人法也。不下而汗,所以曰反。汗剂助风热上攻厥阴之脉环唇,故赤烂而伤也。

伤寒先厥后发热,下利必自止,而反汗出,咽中痛者,其喉为痹。发热无汗,而利必自止。若不止,必便脓血;便脓血者,其喉不痹。

先厥后发热,阴虚者,阳必盛也。下利乃脾病,阳盛则火能生土,故利自止。汗乃心液,汗出,阳邪通心,心液不敛也。汗出则心液伤而心火炎,结于咽故痛而成喉痹。痹者,闭也。发热无汗,而利自止,阳盛,火生土而利止也。若不止,则阳太盛矣,故血热妄行而便脓血。脓血既下,则火亦下泄,不复上结,故其喉不痹也。

伤寒热少厥微,指头寒,默默不欲食,烦躁。数日,小便利,色白者,此热除也,欲得食,其病为愈。若厥而呕,胸胁烦满者,其后必便血。

邪在厥阴,本轻者,则热与厥俱微,故但指头冷,而不至于逆冷也。然木邪乘土,自不能食。虽曰烦躁,较邪重者原不同,乃因循至于数日。小便利,则火有去路。正气复而热除,故能食而愈也。若呕厥而烦满者,厥阴之邪本重,上逆而呕,内壅而烦满,则阳邪偏盛,肝经血热,必至便血也。此节分两截看,始了然也。

厥阴中风,脉微浮者为欲愈,不浮为未愈。

中风之脉,本阳浮而滑,阴濡而弱。今脉微浮而不滑,则阳邪已退,故为欲愈,以浮乃木之性也。不浮,则风邪不达表,故为未愈。

专题:伤寒经解
来源:《伤寒经解》
上一章:以上七节,太阳风寒两伤之伤寒也。
下一章:以上四节,厥阴中风症也。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