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论汇注…

节录陈修园先生读法

汪莲石
汪莲石

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,不可以读《伤寒论》。《内经》云:少阳之上,火气治之,中见厥阴;阳明之上,燥气治之,中见太阴;太阳之上,寒气治之,中见少阴;厥阴之上,风气治之,中见少阳;少阴之上,热气治之,中见太阳;太阴之上,湿气治之,中见阳明。所谓本也,本之下,中之见也;见之下,气之标也。“至真要大论”曰:少阳、太阴从本;少阴、太阳从本从标;阳明、厥阴不从标本,从乎中也。少阳、太阴从本者,以少阳本火而标阳,太阴本湿而标阴,标本同气,故当从本。然少阳、太阴亦有中气,而不言从中者,以少阳之中,厥阴木也,木火同气,木从火化矣,故不从中也。太阴之中,阳明金也,土金相生,燥从湿化矣,故不从中也。少阴、太阳从本从标者,以少阴本热而标阴,太阳本寒而标阳,标本异气,故或从本,或从标,而治之有先后也。然少阴、太阳亦有中气,以少阴之中太阳水也,太阳之中少阴火也。同于本则异于标,同于标则异于本,故皆不从中气也。至若阳明、厥阴不从标本,从乎中者,以阳明之中,太阴湿土也,亦以燥从湿化矣。厥阴之中,少阳火也,亦以木从火化矣。故阳明厥阴,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。要之,无行之气,以木遇火则从火化,以金遇土则从湿化,总不离于水流湿、火就燥,同气相求之意。化而过者宜抑之,化而不及者宜培之也。

六经之为病,仲景各有提纲。太阳以脉浮、头痛、项强、恶寒八字为提纲;阳明以胃家实三字为提纲;少阳以口苦、咽干、目眩六字为提纲;太阴以腹满而吐、食不下、自利益甚、时腹自痛、若下之必胸下结鞭二三十字为提纲;少阴以脉微细、但欲寐六字为提纲;厥阴以消渴、气上撞心、心中疼热、饥而不欲食、食则吐蛔、下之利不止二十四字为提纲。以提纲为主,参以论中兼见之证,斯无遁情矣。

太阳为先天之巨阳,其热发于营卫,故一身手足壮热;阳明乃大、少两阳结合之阳,其热发于肌肉,故蒸蒸发热;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,其热发于腠理,时开时阖,故往来寒热;太阴为至阴,无热可发,因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,故得主四肢而发热于手足。所以太阴伤寒,手足自温;太阴中风,四肢烦疼。少阴为封蜇之本,若少阴不藏,则坎阳无蔽,故有始受风寒而脉沉发热者;或始无表热,八九日来热入膀胱,致一身手足尽热者;厥阴当两阴交尽,一阳初生,其伤寒也,有从阴而先厥后热者,从阳而先热后厥者,或阳进而热多厥少,或阳退而热少厥多,或阴阳和而厥与热相应。此三阴三阳发热之差别也。

专题:伤寒论汇注精华
来源:《伤寒论汇注精华》
上一章:节录喻嘉言先生尚伤寒论大意
下一章:六经定法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