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专题研究 » 医案 » 风寒

伤寒少阳重证

万泽东
万泽东

程×云,男,67岁,商人,法库县。

因在腊底,营业繁忙,受有风寒,经发汗病稍轻,未能继续治疗。常觉痿软不适,头晕目眩,苦于服药,延误二十七日,病遂加剧。诊其脉浮弦无力;望其舌苔薄白少津;闻其声低微细弱。问其证:自觉每一动作,气息不足,食少微渴,头目眩晕较甚,小便微黄,大便正常。

诊断:患者年近七旬,自受外感后,延至二十七日之久。如以日数竭之,原不宜现此等脉证,应有其他转变,或传经化热,或循次深传。今竟现头晕目眩、舌苔薄白、脉浮弦无力等少阳脉证,实为临床少见。至于食少、微渴、小便黄为少阳或有之证。病日虽多,仍须凭脉辨证,为邪在少阳。治以和解之法,用小柴胡汤加减。

处方:东党参三钱,天花粉三钱,白芍三钱,玄参三钱,柴胡根四钱,黄芩三钱,甘草二钱,生姜三钱,大枣十二枚。

水四碗,先煎柴胡减一碗,再入群药煎取一碗半,分二次温服。

复诊:煎服一剂,自觉目眩减轻,舌苔转润,脉已有力。遂按前方将黄芩、生姜皆改用二钱,令其再服一剂。

三诊:第二煎甫经服完,即周身抖战,四肢厥冷,躁扰不安,气息甚弱。其家人惶恐,来寓报告,请速往诊视。余骤闻之,亦甚诧异,遂即前往,果见患者如来人所述,势甚危迫。诊其脉近于伏象,重按有根,乃知正与邪争,欲作战汗之兆。遂告知病家,切勿恐慌,病人欲作战汗,善为扶持,出汗时勿令受风为要。

四诊:患者坐于卧榻之上,笑对我说:“我死而复活了”。询其出汗,约二小时许,始见汗止,思食粥汤。诊其脉大致和平,一息近五至,尚有余热。

处方:生山药八钱,白芍四钱,玄参四钱,甘草二钱。

水煎二回,分二次服。

五诊:药服尽剂,诸证悉除,余热已尽,停药调养数日,恢复健康。

按语:《伤寒论》少阳病篇说:“伤寒五六日,呕而发热者,柴胡汤证具,而以他药下之,柴胡证仍在者,复与柴胡汤。此虽已下之,不为逆,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。”此证虽非下后,但其人年近七旬,且邪气留连二十七日之久,正气不无所伤,是以在汗解前,必振振躁扰,战而后汗。正与此节经文吻合,足证仲景之论。如此以经验解经文,两相结合,庶能得其实际。惟内气素虚者,虽战而不汗,或汗出不止,由此而虚脱者亦有之,医者应加注意。此柴胡汤中所以必有人参,以助正气也。今其人素日体壮,虽病延多日,内气尚未大伤,故能战而即汗,汗而即解。在汗出时,不仅避风,同时宜多饮热水,以助汗源;在汗后睡眠时,更不能频频呼唤,以扰其元神,应使患者安静舒卧。本案所用小柴胡汤减半夏者,因嫌其燥;加花粉、玄参、白芍者,因舌苔薄白而少津,以充阴液。

专题:风寒
来源:《万泽东医案》
上一章:万泽东·太阳中风证
下一章:万泽东·伤寒少阳证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