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金匮要略 » 金匮折中

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

欧阳履钦
欧阳履钦

师曰:病趺蹶,其人但能前,不能却,刺腨入二寸,此太阳经伤也。

(阳明脉络在前,太阳脉络在后,阳明气旺无病,则能前走,太阳气旺无病,则能后移。今倾跌之后,致蹶而不能如平人能前步,不能后却,必须刺腨入二寸,刺腨者,刺承山也,承山,在腿肚下分肉间,取穴须用两手高托按壁上,两足踵离地,用足大指尖坚起,上看足锐腨肠下分肉间,主霍乱、转筋、伤寒水结,急食不通、战栗不能立、腰背痛、膝肿、胫痠、脚气、脚跟痛、筋急痛、痔肿,《明堂》针八分,得气即泻,速出针。有谓刺承筋者,非也,承筋禁刺。)

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,此人身体瞤瞤者,藜芦甘草汤主之。

(陈修园曰: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,盖以肿而知其为湿,动而知其为风湿盛生痰,风从火发,不易之理也。若此人身体瞤瞤者,风痰在膈,逼处于心肺,以致心为君主不行其所令,肺为相傅不行其治节。泛泛无以制群动也。惟手之五指,乃心、肺、包络、大、小肠、三焦之所属,当依经治之。或臂外属三阳,臂内属三阴,须按其外内而分治之。然亦有不必分者,取手足之太阴,以金能制木而风平,能胜湿而痰去,又取之阳明,以调和其肌肉之气,是为握要之法。师用藜芦以毒攻毒,涌吐风痰,杀虫,通肢节,除痫痹,助以甘草合藜芦之微寒为甘寒,息风且以解毒,而护中也。)

藜芦甘草汤方(未见)

(体瞤臂肿主藜芦,痫痹风痰俱可驱,芦性升提草甘缓,证详趺蹶遍寻无。)

转筋之为病,其人臂脚直,脉上下行,微弦。转筋入腹者,鸡屎白散主之。

(诸暴强直,皆属于风。至于臂脚直,则风淫于脾矣。脉上下行,微弦,是有痉之意。但痉脉伏弦,此则微弦,略有不同,总是风入之象。转筋入腹,则是肝邪直攻脾脏。鸡为木畜,其屎属土,捷于下气、消积、去风、安脾,故以之先靖内乱,而后徐图安辑耳。)

鸡屎白散方

鸡屎白

卜一味,为末取方寸匕,以水六合,和,温服。

(转筋入腹脉微弦,肝气凌脾臂脚捐,木畜为鸡其屎土,研来同类浊丹田。)

阴狐疝气者,偏有小大,时时上下,蜘蛛散主之。

(痛连少腹,皆谓之病,后人别为七疝,曰:寒疝、水疝、筋疝、血疝、气疝、癫疝、狐疝。此名狐疝者,因其独见于外,肾腰不离于肝脉、冲脉,肝病则筋结,筋结故偏有小大,冲病则有时下坠也,风息则上收矣。蜘蛛结网取物,随风飘坠而复上收,圆丝右绕,从外而内,大风不坏,得乾金旋转之义。直丝,无粘性,用以自行;圆丝,富粘性,用以取物。物物而不物于物,故取以治肝、冲之病,但其性微寒,故熬令焦,以去其寒性,兼佐以桂枝,则寒散而坠可收矣。肝风平而冲脉得复其周行之力,何有狐疝之患乎?)

蜘蛛散方

蜘蛛(十四枚,熬焦)  桂枝(半两)

上二味,为散,取八分一匕,饮和服,日再服。蜜丸亦可。

(按:或云肉桂较桂枝力尤胜。)

(阴狐疝气久难医,大小攸偏上下时,熬取蜘蛛十四个,桂枝半两饮调宜。)

问曰:病腹痛有虫,其脉何以别之?师曰:腹中痛,其脉当沉若弦,反洪大,故有蛔虫。

(黄坤载曰:“腹中痛者,肾肝之邪,水寒而木郁也。肾脉沉,肝脉弦,是其脉当沉若(或)弦。乃反洪大,是木郁热闭而生上热也,木郁热闭则虫生,故知有蛔虫也。”再参其证,吐涎、心痛尤信。)

蛔虫之为病,令人吐涎,心痛,发作有时,毒药不止者,甘草粉蜜汤主之。

(赵以德曰:夫饮食入胃,胃中有热则虫动,虫动则胃缓,胃缓则廉泉开,故吐涎,蛔入膈,故心痛。蛔闻食臭出,得食则安,故发作有时也。毒药不止者,蛔恶之不食也。蛔喜甘,故用甘草白蜜之甘,随所欲而攻之;胡粉甘寒,主杀三虫,蛔得甘则头向上而喜食,食之即死,此反佐以取之也(诱之而后杀之也)。)

甘草粉蜜汤方

甘草(二两)  白蜜(四两)  白粉(一两,即铅粉)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先煮甘草,取二升,去滓,内粉、蜜,搅令和,煎如薄粥,温服一升,差即止。

(蛔虫心痛吐涎多,毒药频攻痛不瘥,一粉二甘四两蜜,煎分先后取融和。)

蛔厥者,其人当吐蛔,令病者静而复时烦,此为脏寒,蛔上入膈,故烦,须臾复止,得食而呕,又烦者,蛔闻食臭出,其人当自吐蛔。蛔厥者,乌梅丸主之。

(凡病皆有乘化,不必始终在于一经,藏厥由于藏寒,蛔厥亦由于藏寒,藏寒能为蛔厥,此乘化之不同也。水寒则木郁热闭,木郁热闭则蛔不安,其辨别处,脏厥则烦无暂安,蛔厥则或烦或止,因蛔之动静不常,故既烦复止,及复食而呕且烦者,闻食臭而蛔欲得食,则更上而吐出。而蛔之所以不安,总由脏寒也。故类聚辛热以温之,参、归以补之,以治其根源,加安蛔、止烦之品,以治其乘化之病也。参看伤寒厥阴篇。)

乌梅丸方(歌见《伤寒》)

乌梅(三百个)  细辛(六两)  干姜(十两)  黄连(一斤)  当归(四两)  川椒(四两)  附子(炮)  桂枝  人参  黄柏(各六两)

上十味,异捣筛,合治之,以苦酒渍乌梅一宿,去核,蒸之五升米下,饭熟捣成泥,和药令相得,内臼中,与蜜杵二升下,丸如梧子大,先食,饮服十丸,日三服,稍增至二十丸。禁生冷滑臭等食。

(徐忠可曰:黄连之苦可以安蛔,而前甘草与蜜何以亦能安蛔也?不知上条之蛔,因燥而上入致使心痛,则为攻心之贼,故以白粉杀蛔为主,而加甘蜜以润其燥。若蛔厥未尝攻心,且蛔因脏寒不得已而上入其膈,故以乌梅、黄连伏之为主,而加辛热以逐藏寒。所以一心痛而不吐蛔,一吐蛔而不心痛,此二条大分别也。)

专题:金匮折中
来源:《金匮折中》
上一章: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八
下一章: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