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折中

麻黄汤方

欧阳履钦
欧阳履钦

麻黄汤(三两)  桂枝(二两,去皮)  甘草(一两,炙)  杏仁(七十个,去皮尖)

上四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黄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半,去滓,温服八合。

覆取微似汗,不须啜粥。余如桂枝法将息。

(七十杏仁三两麻,一甘二桂逐寒邪,喘由无汗头身痛,温覆休教粥到牙。)

太阳与阳明合病,喘而胸满者,不可下,宜麻黄汤主之。

(太阳阳明合病,不利、不呕,是里实不受邪也。外证虽合而内却重太阳一面,太阳之气从胸而出阳明,亦上胸膺,但喘而后胸满,不喘则胸亦不满,其不可视与结胸同例而下之,明矣!以麻黄汤治喘,利其气以出于表,则喘解而胸满解,太阳解而阳明亦解矣。)

太阳病,十日已去,脉浮细而嗜卧者,外已解也;设胸满,胁痛者,与小柴胡汤;脉但浮,无余证者,与麻黄汤。

(六日六经一周,十二日再周,然有正传而病不传,要凭脉证以决之,不得拘于一、二、三日在阳,四、五、六日在阴也。太阳病十日已去,为少阴主气之期,脉见浮细非微细也,证见嗜卧非但欲寐而不能寐也,是邪退正亦衰之象,不但未传入少阴,而外亦已解矣。设脉浮细而嗜卧,而又见胸满、胁痛者,是太阳不得出而胸满,少阳不得枢而胁痛,则其浮细嗜卧,又可断为少阳不得枢,则太阳不得开也。与小柴胡汤转枢以遂太阳之开。若脉但浮而不细,除嗜卧外,别无他证,浮本太阳病脉,嗜卧则太阳之气自不能外达也,与麻黄汤以达太阳之气。识此则知日期不可板拘,脉证亦随转移,全部伤寒作如是观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)

太阳中风,脉浮紧,发热,恶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烦躁者,大青龙汤主之。若脉微弱,汗出恶风者,不可服;服之则厥逆,筋惕肉瞤,此为逆也。

(中风脉浮缓,证之轻者也,中风脉浮紧,证之重者也邪正相持其脉则紧,风挟寒来故恶寒,风性流动为阳,阳则化热故发热,不仅啬啬、翕翕而已也。脉浮紧法当身疼痛,疼者,痛之甚,亦寒风束之也。于是寒风闭其外而不汗出,则风热愈郁其中而烦躁,盖内扰胸中而烦扰四肢而躁,若汗出则亦不烦躁矣。法用麻黄汤倍麻黄以发汗,倍甘草以固中,加石膏以除烦躁,加姜、枣以和营卫而调阴阳,深得“风淫于内,治以辛凉”之旨。青龙者,东方之神,能兴云致雨,人之汗以天之雨,名之大者,其用大所以别于小也,故一服汗者,不可再服。若脉微弱真阳衰也,汗出恶风阳不固也,从有烦躁乃少阴水火不交之烦躁,而非太阳中风之烦躁也,若误服大青龙汤亡其真阳,则诸阳随之波及脾阳,则阳气不行于四肢而厥逆,波及卫阳则阳不养筋而筋惕,阳不热肉而肉瞤,此为误治之逆,法宜以真武汤救之。)

专题:伤寒折中
来源:《伤寒折中》
上一章:桂枝加葛根汤方
下一章:大青龙汤方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