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专题研究 » 条文 » 105.伤寒十…

伤寒论第105条

刘渡舟
刘渡舟

伤寒十三日不解,过经,谵语者,以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当鞕,而反下利,脉调和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为内实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

【解析】本条论述太阳过经于阳明而误用丸药下后的变证与治疗。

伤寒十三日,证见谵语者,是为太阳过经于阳明。因阳明有热,胃络通于心,热扰心神,故作谵语,当用调胃承气汤下之。如果患者小便自利且量多,是阳明燥热逼迫津液偏渗而不能还入肠中,故曰“小便利者,大便当鞕”。阳明里实证,本当见大便硬,而今反见“下利”,属虚属实,可凭脉审证。如脉见“调和”的,“调和”并非指无病之脉,而是指阳明病脉未变,仍与里实证相应,则反映此“下利”并非虚证,乃是前医误用丸药泻下所致。“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为内实也”,则进一步说明了是实证而不是虚证的脉诊依据。“脉当微厥”,诸释纷纭,或说是脉微肢厥,或说是脉微结,根据“厥”字有“极”、“甚”之义,我们认为当以脉来甚微解释为妥。若证属虚寒性的自下利,其脉必然甚微,但今之脉不微,相对来讲反而“调和”,于是阳明里实则信而有征。论其治法,因已经用丸药误下,胃气必有所伤,峻下之剂似不相宜,当用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为妥。

以上两条皆有丸药误下的病史,据考证,后汉一些医生习用这类丸药治疗伤寒病,其结果是大便虽通,但内在的燥热不能根除,往往给进一步辨证治疗造成困难。如本来是显而易见的大承气汤证或小承气汤证,由于用他药误下,以致证候错综复杂,使人难于辨识,下不了治疗的决心。如今虽无这种古老的泻下丸药,但类似的误下变证仍不乏其例,譬如常见有不大便者,不论何因,动辄用番泻叶之类的泻药,常常弄巧成拙,甚或造成不良后果。如某年在某地防治流脑时,曾遇诊一流脑后遗症患者,视物模糊、大便秘结,辨证属肝肾阴亏,拟用滋阴增液之法,缓缓图治,冀其阴液恢复,大便自下。其后他医诊时,嫌此法过缓,竟改用硫酸镁泻下以图速效。不料服后大便虽快利于一时,但视力却更趋下降,他证亦见增重。其中的教训应当吸取。

上一章:任应秋·伤寒论第105条
下一章:胡希恕·伤寒论第105条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