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专题研究 » 条文 » 265.伤寒脉…

伤寒论第265条

胡希恕
胡希恕

伤寒,脉弦细,头痛发热者,属少阳。

少阳不可发汗,发汗则谵语,此属胃,胃和则愈,胃不和,烦而悸。

“头痛发热”,是太阳病的证候,咱们前面讲了,但太阳伤寒,脉不应弦细,脉应该浮紧,要如果再头痛发热,肯定是太阳伤寒。

那么,“脉弦细”,病在外者脉浮,病在里则脉沉,这个脉也不浮也不沉。咱们讲三部九候诊脉,每一部脉有三候,就是“浮”以候表,“沉”以候里。就是我们手轻按,就是浮取则看表有邪;按,找脉,叫沉以取之,它是里有邪。

那么弦呢?就是中以取之,不浮不沉。指力一般,不轻也不重,这个时候摸脉有了,这个脉比较直,浮的时候,感觉不出来。弦就是少阳脉。

弦有多种多样的,不是说脉弦就是少阳脉。

浮弦与浮紧差不多,都是表实的一种证候。

沉弦,里边肚子痛也沉弦,弦也能够应拘急的现象,如少腹急痛也脉沉弦。

不浮也不沉的弦,就是中取之,这是在半表半里,既不在表也不在里。这个地方比较实,就是所谓的少阳脉。

“而细”,咱们前面讲过,“太阳病,十日以去,脉浮细而嗜卧者,外已解也”(37条),细就是气虚血少的脉,就是津液虚。少阳病,你像咱们前面讲的柴胡证有,“血弱气尽,腠理开,邪气因入”。表证的时候,脉浮紧,尤其伤寒脉,血液充实,津液当然也充实,所以脉非常紧。在少阳病,血气都往里面退,退到里面去,这咱们前面讲过了。所以在表的脉就细了,不充血了,体液不在外边了,所以脉又弦又细,肯定是少阳脉。头一段没提出少阳脉,在这里提出少阳脉。

本来是头痛发热,太阳伤寒有此证,但应脉浮紧;而现在头痛发热,脉不浮紧而弦细,所以说属少阳。

这一段很有用意,一个是要辨别少阳病与太阳病,就相似点进行鉴别。所以头痛有热,咱们往往一看就是感冒,这个感冒是在表还是在半表半里呢?在表可发汗,在半表半里不可发汗?所以他另有这么一个含意,让你辨太阳伤寒与少阳的头痛发热,一个鉴别点“在脉”。所以我们辨证也是这样,如果病疑似之间,证是可疑的,就要取之于脉了。这段就是这个样的。

所以这条不是太阳伤寒,而是属于少阳。它搁个“伤寒”,当然开始也可以是太阳伤寒转属少阳。“少阳不可发汗”,既转属少阳,则不可发汗。所以一样的症状“头痛发热”,有可发汗,有不可发汗。这就是中医辨证的精神。

这个(少阳病)一发汗准坏。少阳病不在表,你攻表不行,白让它丧失津液,这样就传里了,胃中干,就说胡话了。“此属胃”,就是属于阳明胃了。那么此时得治胃,“胃和则愈”,我们用药使胃和,用调胃承气汤、小承气汤等,看证候,这个地方不是说治疗的问题了,使之胃气和,谵语可以好的,前面在阳明篇已经讲了很多。如果不这样,“胃不和”,就不只是谵语,更要进而为烦、为悸。“烦而悸”,烦就是烦躁,不但谵语而且烦躁不宁,而且心有悸动,里热甚也影响到心脏悸。

那么前后两段(264、265条)都是冲着原则上(而不是具体治疗方药)来说的,既然是少阳病,则不可吐下,也不可发汗。拿两条来充分分析。

另外,在这条又提出少阳脉,少阳脉是弦细。有时候病已传少阳了,可是与太阳病的证候有些相似,前面讲过“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俱”,虽然提出“头痛发热”,可是临床上总有恶心、胸胁满这些问题。(本条)只是就头痛发热这一项问题,而来区分太阳伤寒与少阳病的不同,是个鉴别法,这很重要。

柴胡剂治头痛,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在临床上不断用这个方子(柴胡剂)治这个病(头痛),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就有这个情形,就像乙型脑炎那样的痛,头痛如裂,人受不了的那种痛。大概这种情况要是现柴胡证,用小柴胡加石膏是极有效验的,我治(过)很多很多的。如果现大柴胡汤证,舌质也黄了,就用大柴胡加石膏。所以柴胡证的头痛挺常见的。通过这一节知道柴胡剂治头痛,这我用得很多很多的,三叉神经头痛,也有没诊断明白的说是脑肿瘤的头痛,都好使,的确都好使。我治过一个真正肿瘤患者,他是在宣武区,把脑袋都打开了,正头前有一个瘤子,他那个瘤子奇怪,它是骨质的,硬得不得了,不能够动手术,(瘤子)有棋子这么大。后来(医生)寻思拿注射针的针头扎进去,抽出来看看(是什么肿瘤),但扎不进去,太坚硬了。后来给他缝上了,也没告诉病人。后来患者的爱人找我给看,我也就用大柴胡汤、桂枝茯苓丸加石膏。上次咱们讲柴胡剂的时候我还讲了。现在这个人还蛮好,头些日子,老两口逛杭州去了。所以头痛啊,柴胡证很多,各式各样的。但是“必发热”,这还是个有热。

上一章:刘渡舟·伤寒论第265条
下一章:曹颖甫·伤寒论第265条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