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医宗承启

麻黄桂枝合疏

吴人驹
吴人驹

麻黄体轻而中空,草品之轻虚者莫如之,故取其能达肌表,开腠理,舒毛窍。其味微苦,其性微温,苦能泄实,温能就炎,故为发表之首领,非若荆芥、苏叶之类,仅堪为佐使者也。但气味俱薄,若不得接应之师,则逞其一往之性,难乎其为后矣。桂枝者,接应之师也。桂枝气温味辛而体轻,辛能开发,温能助阳,轻能达表。比之麻黄之主表也,稍近于里;比之麻黄之主泄也,稍近于缓。而麻黄则有泄无补,桂枝则有泄有补。无汗而麻黄者,惟恐其发之不利;有汗而桂枝者,惟恐其发之太过。麻黄汤之杏仁,升发之际即有降下之意存焉;桂枝汤之芍药,开发之时即有收藏之意寓焉。有时麻黄桂枝并用,有时麻黄桂枝独用,芍药之去留亦无一定,相机行事,合乎宜与不宜者也。前人有执定一见,谓风伤卫者桂枝,寒伤营者麻黄,不明所以,适足以惑人者也。盖卫外而荣内,风浅而寒深,以麻黄而治风伤卫之浅,则失之太过,以桂枝而治寒伤荣之深,则失之不及。然卫气开发,而荣气不为之动者有矣;荣气开发,而卫气未有不动者也。以桂枝麻黄而分别轻重浅深,则可矣;以桂枝麻黄执定为营卫之分主,则不可也。又云“有汗不得用麻黄”,条中有“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”;又云“无汗不得用桂枝”,条中有“太阴病,脉浮者,可发汗,宜桂枝汤”。苟非会悟全体,随时取中,但以一知一解而任厥事,未有不障碍者也。

脉浮者,病在表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

疏曰常人之脉得中,浮沉皆因病变。邪在表,气亦从而之表,故脉浮。表邪实者,汗孔必为之不利,故发汗即所以驱邪。其取却不专在汗,盖因汗可以验孔窍之开通。

防误表邪皆浮,须知时令之寒暄,或有不宜于麻黄者,又有虚浮而属内伤者。

太阳病,头痛发热,身疼腰痛,骨筋疼痛,恶风,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

疏曰阳主升,阴主降。阴寒切肤,阳气闭塞,不得升越,故头痛身疼,并及腰与骨节皆为疼。盖寒气之入人也深,直至于骨。发热者,阴乘于阳,阳欲得胜而未能也。恶风者,风且恶,则寒不待言矣。汗孔不得开通,则邪无出路,气争于内而为喘。麻黄汤者,开发汗孔,使寒邪得其去路,因而获宁者也。

防误内伤亦有见此证者,属虚火上乘,但脉浮不紧,气不喘甚,势不急迫者也。

脉浮而数者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

疏曰数与紧相似,紧以形象言,数以至数言,皆属阳盛有余,表气不得疏通,而为急迫之状,助以麻黄桂枝,盛之极者必衰,汗孔开,而数自减可矣。

防误在初病者可也,若多日,则有自衄之证现。又,数而不实者,麻黄当在所慎。又,不可以数则为热,而佐之以寒凉。

伤寒脉浮紧,不发汗,因致衄者,麻黄汤主之。

疏曰汗者,血之清;血者,汗之浊。汗不出,则血从而出矣。血虽出而不多,则表邪仍在,而终不得解,仍须麻黄汤主之。前云“宜麻黄汤”者,一定不易也。此云“主之”者,有商量出入之景象也。

防误须点滴不成流,若盛极,则在所禁矣。

太阳病,脉浮紧,无汗,发热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证仍在,此当发其汗,服汤已,微除,其人发烦目瞑,剧者则衄,衄乃解,所以然者,阳气重故也。麻黄汤主之。

“麻黄汤”句,当在“发其汗”之下。

疏曰太阳表证具,乃至八九日之久不解,而表证仍然具在,但只以现在之证而施治。有是证,当投是药,不以日久为疑忌也,当以麻黄汤。服汤已,但只表证微除,而大势未得转动。少顷,其人忽而发烦,目皆瞑晦而不明,乃至于剧甚。如此者,必衄,衄则从前之不解者乃顿然而解。此何以故?因本人之阳气厚重也。阳气厚者,轻易不得受病,及至于病,虽八九日不解,而能自持,不即有内证。麻黄汤但能微动其机彀,直待其大气一转,而凶暴之势顿作,乃脱然而解矣。俗谓船之小者风浪小,船之大者风浪亦大,非小可之易于入,而易于出者也。

防误当发烦目瞑之际,不可生恐怖,理之所当有者也。此时之脉必然混乱,但于混乱之中,察其有纪纲者,是为欲愈之证据。

太阳与阳明合病,喘而胸满者,不可下,宜麻黄汤。

疏曰两经合并而受病,不得从表泄,乃至太阳之清气逆于上而为喘,阳明之浊气逆于中而为满,致此之由,皆因表邪实盛之故。但解其表,而里证自平,故不可下,谓其权不在满,而满非实也。

防误误认喘满为气逆,从而下之,则升降之机用悖殊,而病终不得解,留连而益甚矣。

太阳病,十日已去,脉浮细而嗜卧者,外已解也。设胸满胁痛者,与小柴胡汤;脉但浮者,与麻黄汤。

疏曰太阳病,至十日已去,脉之浮大者变为浮细而小,烦而不安者变为嗜卧而能安,必表邪自解,而为欲愈也。但凡表邪日久,里必有起而应之者,胸满胁痛,后应之师而未归降也,小柴胡以和之。设脉浮终不得平,必余邪潜伏在表,仍须与麻黄汤。可见有此病,投此药,不以前后计日而拘执也。

防误麻黄汤者,须小可其制,非太阳之初病也。

阳明病,脉浮,无汗而喘者,发汗则愈,宜麻黄汤。

疏曰病在阳明,其治同于太阳。盖肺主身之皮毛,脉浮而喘,肺邪之实盛也。麻黄汤,泻肺之实邪者也,表解而内自宁,喘自得而息。此示人不必以经而为刻定也。

防误虚浮而喘,属内伤者禁之。

太阳中风,阳浮而阴弱,阳浮者热自发,阴弱者汗自出,啬啬恶寒,淅淅恶风,翕翕发热,鼻鸣干呕者,桂枝汤主之。

疏曰风者,寒之温气。,寒温相得则为和,宜乎不为人病矣。而为病者,寒偏胜之也,但有别于纯寒者也。阳浮热自发者,正能胜其邪也。阴弱汗自出者,阳能自强,不似寒之闭固,而绝无得汗也。啬啬淅淅翕翕,皆可缓之貌,非若寒邪之无暂宽也。鼻鸣者,不似寒之喘;干呕者,不似寒之呕而逆。治此者,但以桂枝汤,不必益之以麻黄也。

太阳病,头痛发热,汗出恶风者,桂枝汤主之。

疏曰但举头痛,而不及周身者,以风邪但亲乎上。不似寒之撤下也,云恶风者,恶寒之为别也,发热汗出,正往胜邪而未克也,桂枝辛温,用以为之助。

防误阳虚阴火上乘者,亦见此证,但脉不躁甚,发作有时,而不常如此也。

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,此为营弱卫强,故使汗出,欲救邪风者,宜桂枝汤主之。

疏曰风邪在卫,而营不病,故脉不紧身不疼。但发热汗出者,风邪扰乱故也。桂枝以救邪风,风去而卫得其平,热不发,汗亦不出矣。强弱者,卫得风而强,营无邪,较之则云弱矣。

防误发表须分营卫,治卫病者毋伤其营,治营病者毋伤其卫。然而营病者,势不得不动其卫矣。

太阳病,外证未解,脉浮弱者,当以汗解,宜桂枝汤

疏曰上条卫强者宜桂枝汤,谓其风邪强盛也。此云表未解而脉浮弱,解表不得不发泄,脉弱却又非所宜,即当以汗解者,但宜桂枝,不得轻用麻黄也。其示人以轻重出入,何其周密耶!

防误脉弱而误为大发泄,恐真阳脱出,汗不休,将为寒变矣。

太阳病,外证未解者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。欲解外者,宜桂枝汤。

疏曰为治之道,顺而已矣,未有逆而能之者。自外而入者,自外而出,是之谓顺。若从而下之,则逆矣,其变乱将不可胜计。故曰: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既下之而逆,仍须于逆中求顺,但宜桂枝,而不主以麻黄者,因下后气屈,而稍近于里也。

太阳病,先发汗不解,而复下之,脉浮者不愈,浮为在外,而反下之,故令不愈。今脉浮,故知在外,当须解外则愈,宜桂枝汤。

疏曰脉者,人身之枢机,响应莫如其捷,而主宰端在于斯。孰云伤寒凭证不凭脉者,此未达之言也。是条示人重在凭脉。

防误须于浮脉之中,审其邪气之有无。若浮而虚者,桂枝非所宜。

伤寒发汗,解半日许,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主之。

疏曰汗后人安脉静,则为欲愈。复烦而脉浮数者,既出之邪,复入而为虐也。但宜桂枝者,因其汗后,不堪再加猛峻也。

防误数而虚者,桂枝非所宜。表邪初退,每多见此,少待自平。又不可因其数也,而佐之以清凉。

伤寒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。若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。若头痛者必衄,宜桂枝汤。

“宜桂枝汤”,读当在“发汗”之下。

疏曰将欲攻里,须验其小便之清浊。六七日不大便,而小便尚然清者,知其热未入里,头痛仍属乎表,宜桂枝汤。但热郁日久,必致衄而后解。

阳明病,脉迟,汗出多,微恶寒者,表未解也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

疏曰阳明汗出多,宜乎脉调畅、不恶寒,而为欲愈矣,不则脉大而反恶热也。今脉反迟滞,而微恶寒者,则汗虽出,而表仍未得和也。发汗者,所以和营卫也。此示人之辨证心细如发,岂卤莽之辈所能任耶!

防误迟而无力者为阳虚,有力者为邪未尽。

太阴病,脉浮者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

疏曰阴脉之浮,其浮也不甚,但见微浮,则知其欲透外,从而顺导之。桂枝为里之表剂,非若麻黄为表之表者,轻重浅深,务在得宜焉。

下利后,身疼痛,清便自调者,急当救表,宜桂枝汤。

疏曰清便自调,则里自和矣。身疼痛,表病也。里和表病,急当救表。但宜桂枝者,谓其下利之后也。

病人脏无他病,时发热自汗出,而不愈者,此卫气不和故也,先其时发汗则愈,宜桂枝汤。

疏曰脏无他病,非属内伤,又非外感,但病在营卫不和。时发热者,如疟之刻定有时。此何以故?盖因营卫周行,至此触动而发作也。先其时者,如治疟之迎其将来,闲尝皆不可得其机彀也。

防误可见桂枝汤乃调和营卫之专主,不可以麻黄汤比并而称者也。

病常自汗出者,此为营气和,营气和者外不谐,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。以营行脉中,卫行脉外,复发其汗,营卫和则愈,宜桂枝汤。

疏曰上条发作有时,此则无时而常自汗,但不发热者,亦属营卫不和。盖营卫相得则为和,而营不得独为之和也。营行脉中,卫行脉外,阴阳各判而不相交,谓之不和,必也卫行脉中,营行脉外,则相交互,斯谓之和矣。桂枝用以和营卫,虽云发汗,非正发汗也。

防误必须无外感、内伤证,但病专在营卫者,可矣。

太阳病,得之八九日,如疟状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其人不呕,清便欲自可,一日二三度发,脉微缓者,为欲愈也。脉微而恶寒者,此阴阳俱虚,不可更发汗、更吐、更下也。面反有热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不得小汗出,身必痒,宜桂枝麻黄各半汤。

疏曰发热恶寒如疟者,邪正相胜也。热多寒少者,正胜其邪也。不呕者,知其不犯内也。清便自调者,里气和也。发之频,而脉反微缓,且不急躁者,胃气能自主,而为欲愈也。设脉不得其缓,但见衰微而恶寒,则属阴阳俱虚,当从事辅助者也。但虚者,其面必怯而失色,反有热色者,仍属微邪未净,欲得解而未能,故身为之痒也。桂麻各半者,且发且收,且去且留也。

防误此不专事桂枝,而反同以麻黄者,谓其面热身痒,邪在轻虚浮浅之处,而麻黄能达也。

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、无汗、恶风者,葛根汤主之。

疏曰“几几”,雏之短翼者,欲伸而不能之象,项背之强,有似乎此。无汗,表邪之实也。恶风,不若恶寒之为甚也。葛根汤以开发之。按葛根之与麻黄,则小有分别:麻黄主皮毛,葛根则兼乎肌肉,是浅深之有别也;麻黄气温,葛根气稍寒,是则阴阳之有别也;麻黄性烈,葛根性稍平,是则性情之有别也。然葛根汤中亦有麻黄,以葛根名汤者,是则主佐之有分别也。然则此汤之用,为太阳之阳明,皮毛而肌肉者之适宜矣。俗医但知葛根为阳明之专品,既不明其故,又乌能得其用哉!

太阳与阳明合病,必自下利,葛根汤主之。

疏曰二阳皆病,正气全力治外,而里则不暇治,故必下利。其利也不甚,但令外解,而自还其旧治矣。创论之意,欲人悟得气机之出入,而有偏重偏轻者,又治病必审其所因,不可见利,而即以利为治也。

防误俗以为伤寒漏底,而生恐怖,从而固塞者,必令喘满。

太阳与阳明合病,不下利,但呕者,葛根加半夏汤主之。

疏曰上条下利者,正往胜邪,而幽深失于自固也。此不下利但呕者,正邪相持于表里之间,而不相得也。加半夏,是为两解之法。

已上麻黄、桂枝、葛根三法,属发表之专任,运用得宜,必能奏效。此外则有兼并之不同,有表寒而里则热者,有外内皆寒者,于是遂有石膏姜附之异治,因兼证而别为创法也。

专题:医宗承启
来源:《医宗承启》
上一章:发表
下一章:青龙白虎名义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