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折中

小建中汤方

欧阳履钦
欧阳履钦

桂枝(三两,去皮)  甘草(二两,炙)  大枣(十二枚,擘)  芍药(六两)  生姜(三两,切)  胶饴(一升)
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内胶饴,更上微火消解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呕家不可用建中汤,以甜故也。

(建中先煮桂枝场,倍芍还消十合糖,甘取温中芍泄木,悸烦腹痛归阴阳。)

(加减歌:虚痛黄耆为良药,心痛宜加玄胡索,血虚当归川芎加,小麦茯神盗汗作,虚中生热二味增,柴胡骨皮细酌度,此出许氏内台中,原书不载疑脱落。)

伤寒中风,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。

(此推广小柴胡汤之用也,以伤寒言之,转少阳之枢外出太阳也,以中风言之,厥阴不从标本,从中见少阳之治也,然亦须比例,而得断其非他经之证方可言,但见一证但是,不必悉具,参看上数节自明。)

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,若柴胡证不罢者,复与柴胡汤,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。

(柴胡证不可下,下后未生他变,则里气尚能拒表,此与下后复与桂枝汤同局,可复与柴胡汤。蒸蒸而振者,气从内达,邪从外出,有战胜之义焉,是以发热汗出而解也。)

伤寒二三日,心中悸而烦者,小建中汤主之。

(伤寒二三日,为阳明入少阳之期。心悸、心烦亦属柴胡证,然无他证可以判断,且言悸而烦,则是先悸后烦,言因悸而后烦也。是悸为离中真火不藏,烦为离中真火不足也,法宜小建中,使火土相生,以制寒水之邪。)
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,柴胡证仍在者,先与小柴胡汤;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。

(少阳为阳枢,少阴为阴枢,其气相通。太阳病过经十余日,十一日为少阴主气之期,乃二三下之,逆其少阴之枢机,此之谓反下后不无伤其里气,骤然用及小柴胡防犯,及前条后必下重,食谷者哕,俟后四五日乃十五六日之间再作经,而又当少阳主气之期,太阳之气因下陷,仍欲从枢而外出,柴胡证仍在者,先与小柴胡汤以和解其外。若呕不止,知其下已成堵截也,其人必心下急,郁郁微烦急者,喘促之状,势不为呕缓也,郁烦者,热不为呕越也,此则从前误下时,已波及半表半里,邪留结于膈之上下使然,膈上之邪已经小柴胡解去,而隔下之结未去,气无从降,故逆上不已也。法用大柴胡即小柴胡加减,为少阳立两解法,加枳实、芍药者,解外兼以和内也;去参、草者,以里不虚;少加大黄,以泻结热;倍生姜者,以呕不止也。柴胡得生姜之倍,解半表之功捷;枳、芍得大黄之少,攻半里之效徐。虽云下之,亦下中之和剂也。)

专题:伤寒折中
来源:《伤寒折中》
上一章:桂枝加葛根汤方
下一章:大柴胡汤方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