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黄芩加半夏生姜汤

陈德懋
陈德懋

于黄芩方内加半夏、生姜,余依前法。

(太阳发热恶寒,而见口苦咽干,或腹胁痞少阳等症,若下利,虽表未尽,而邪已入少阳火化,偏盛半里矣,与黄芩汤以清里热而和表也。)

阳明、少阳合病,必下利。其脉不负者,为顺也。负者,失也。互相克贼,名为负也。脉滑而数者,有宿食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(□□□□(疑为“阳明土也”四字),少阳木也,土木之邪交动,水谷必然下奔;阳明脉大,□□□□□□□□,是为本脉,宜黄芩汤清热和上,兼泄木邪可也。陶华尝以小柴胡加葛根、白芍治之,其效亦敏。然此症若大脉胜于弦脉,为土强不受木克,其病易愈。若脉纯弦,是土败木贼之脉,土已负矣,不可为矣。此症若不见弦大之脉,而得滑数之脉,又为宿食下利,非土木之邪为利也,以大承气汤下其宿食,而利自止。)

三阳合病,脉浮大弦(上)关上,但欲眠睡,合目则汗。

(太阳脉浮,阳明脉大,少阳脉弦,而见于关上,是热邪聚于阳明也;但欲眠,热盛神昏也;目合则汗,热蒸于内,阴液泄也。)

三阳合病,腹满,身重难以转侧,口不仁,面垢,谵语,遗尿,发汗则谵语。下之则额上生汗,手足逆冷。若自汗出者,白虎汤主之。

(此条承上条复详其证以明其治也。三阳合病,必有头痛发热,烦渴不得眠,口苦耳聋,诸热证具也;太阳背,阳明腹,少阳侧,经络皆为热邪充斥,故身重难以转侧也;口不仁,面垢,阳明经热上炎也;谵语,阳明府热燥盛也;腹满,热蒸于里也;遗尿,热迫于膀胱也。虽三阳合病,而热邪多见于阳明,若自汗出,则太少之邪总归阳明矣,主以白虎汤,大清胃热,急救津液以存阴可也。若以身重为表而汗之,则津液竭而胃热益炽,必增谵语矣。若以腹满为里而下之,则阳邪内陷,手足逆冷,热不得越,徒煎腾于上,而额上生汗焉,此可见白虎一汤,两解表里之热为得也,若疑手足逆冷为阳虚,则杀之矣。)

(喻嘉言曰:按三阳经之受邪,太阳头痛,腰背疼痛;阳明目痛鼻干,不得眠;少阳寒热往来,口苦呕渴,各有专司。合病者,即兼二阳、三阳之症也,仲景但以合之一字括其义,而归重在下利与呕喘胸满之内证,盖以邪既相合,其人腹内必有相合之征验故也,后人于此漫不加察,是以不知合病为何病耳。)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二阳并病篇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