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陈氏注解伤…

柴胡加龙骨牡蛎汤

陈德懋
陈德懋

牡蛎  桂枝  柴胡  半夏  龙骨  人参  茯苓  大黄  大枣  铅丹  生姜  (黄芩)

上十一(二)味,以水煮取半,内大黄,更煮一二沸,去渣温服。

(脾胃素湿之人,患伤寒八九日邪不解,表未尽,不可下也。若下之,热邪乘虚陷于胃中则谵语,热邪挟胃中之湿痰浊饮上泛,壅塞胸中则胸满;湿热混合,郁结不化,则小便不利;湿热不泄,蕴酿肌体,于是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也;浊邪逆乱,心阳闭塞,所以烦而惊也,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。以柴胡、桂枝解未尽之表邪,大黄攻陷胃之里热,人参、大枣以和中,茯苓、半夏利水降逆,龙骨、牡蛎、铅丹之重镇,解心阳之内□□□。此证为表里错杂之病,亦以攻补错杂之药治之也。)

汗家,重发汗,必恍惚心乱,小便已,阴痛。

(汗家,谓平素自汗盗汗者也。夫汗者,心之液。汗家心液素虚,又重发其汗,则心经之阴液重伤,心藏之阳火燔扬,故恍惚心乱也。心为君火,火位之下,水气承之,阴液重亏,水不上承,心火下流而膀胱热,是以小便已而阴茎中痛也。)

衄家,不可发汗,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,目直视不能眴,不得眠。

(肝主血脉、肝脉连目系,上出额,素衄者阴血必虚,发汗夺血,重虚其虚,热乘虚而灼其清道,则脉络失养,故额上陷脉紧急而不舒,紧急则目直视而睛不和;不能眴者,睫不交也;不得眠者,阴血虚而阳气无所交也。此阳盛阴微之危机也。)

亡血家,不可发汗,发汗则寒栗而振。

(大失血后,血去而气随耗乏,再发其汗,则气从外脱矣,故寒栗而振也,是为阴阳两竭。凡遇当汗证,不可不顾虑阴血,以维阳气也。)

咽喉干燥者,不可发汗。

(方有执曰:咽喉干燥,津液素亏也,此本于肾水不足,盖少阴之脉循喉咙也,发汗则津液愈亡矣。)

咽中闭塞,不可发汗,发汗则吐血、气欲绝,手足厥冷,欲得踡卧,不能自温。

(其人肾藏真阳素亏,故咽中闭塞,汗之则夺其阳,真阳既随汗而散失,阴血无所依托,亦随之而越出,所谓阳虚阴必走也。真阳虚,元海根乏,精气不充,是以短气不足以息而欲绝,不能温行营卫四肢,是以手足厥而踡卧也。)

淋家,不可发汗,发汗则便血。

(膀胱蓄热则淋,更发其汗,则膀胱之水化为汗而热独居,热独则愈炽,热炽则迫其本经之血而溺出也。)

疮家,虽身疼痛,不可发汗,发汗(汗出)则痉。

(疮家营血耗散,不可汗也。若以身疼痛为应汗之证,而发其汗,汗出而营血愈耗,太阳经脉失其营养,必致项强反张而痉症作矣。)

咳而小便利,若失小便者,不可发汗,汗出则四肢厥冷。

(石顽曰:咳而小便失者,膀胱虚寒也,发汗必传少阴,而成四肢逆冷矣。)

诸脉得数动微弱者,不可发汗,发汗则大便难,腹中干,胃燥而烦。

(脉数动而微弱,为阴液虚而燥者也。汗之,更竭津液。腹中干,是以大便难,胃燥而烦。)

诸逆发汗,病微者难差,剧者言乱目眩,死。

(言乱者,神亡,目眩者,精脱也。)

太阳病,二日烦躁,反熨其背而大汗出,火热入胃,胃中水竭,烦躁,必发谵语。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,此为欲解也,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反呕,欲失溲,足下恶风,大便鞕,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多。大便已,头卓然而痛,其人足心必热,谷气下流故也。

(病伤寒二日,即见烦躁证,其人胃火盛可知,此宜大青龙汤者也。医乃以火器熨其背,逼取其汗,致内外合热,引入胃府,胃火益甚,火炎水涸,烦躁有加而发谵语矣。久至十余日,饮水必多,胃中水复,火热稍杀,水火相战,忽然振慄,邪不能踞,越出太阳,欲作汗解,火热亦无出于是,由胃下奔大肠而自利,由胃逆越上脘而反呕矣。夫腰以下既不得汗,表邪犹在,故足下恶风,火既自利,火势衰减,利亦自止。然火邪未尽,利虽止而便反鞕。凡便鞕者,小便常数而多,若小便不数不多,则胃液四液四肠。胃润,谷气下流,大便必出矣,便出则火散,腰以下之得汗可知,得汗则在下之邪解,而身半以下之阴气暴升,头必卓然而痛,身半以上之阳气下流,足心必热。夫邪既欲解,其候尚且难堪,如此火热助虐其矣哉。)

太阳病,以火熏之,不得汗,其人必躁。到经不解,必圊血,名为火邪。

(火熏,即火坑温复取汗之法。盖阳之汗,以天地之雨名之,阳蒸阴化,自然汗出。若阴素亏者得太阳病,医者不知云蒸雨化之妙,而以火熏取汗,血不能滋,汗不可得,徒作躁扰而邪不解,反使火热袭入血中,伤其阴络,迫血下行而圊血,此之圊血,火害之也,治其火而血已矣。)

脉浮,热甚,(而)反灸之,此为实。实以虚治,因火而动,故(必)咽燥而吐血。

(脉浮,邪在皮肤,其人阳气素盛,邪在皮肤,阳郁而热甚,此元气病气皆实,误认为虚寒而用灸法,热不能泄,因火而动,邪束于外,火攻其内,火热上炎,肺金受伤,故咽燥而吐血。)

微数之脉,甚(慎)不可灸,因火为邪,则为烦逆,追虚逐实,血散脉中,火气虽微,内攻有力,焦骨伤筋,血难复也。

(《金鉴》曰:微数之脉,乃阴虚血少之诊也,断不可灸。若误灸之,艾火内攻,为烦为逆,烦者,阴为阳扰,逆者,追虚逐实。阴本虚,而加以火则愈虚,是为追虚;阳本实,而加以火则愈实,是为逐实。然血已耗散脉中,艾火之气虽微,内攻有力,故焦骨伤筋而血难复也。)

太阳伤寒者,加温针必惊也。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发奔豚。气从少腹上冲心者,先灸其核上各一壮,与桂枝加桂汤,更加桂(二两也)。

专题:陈氏注解伤寒论
来源:《陈氏注解伤寒论》
上一章:桂枝汤
下一章:桂枝加桂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