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来苏集

麻黄桂枝合半汤

柯琴
柯琴

桂枝汤三合,麻黄汤三合,并为六合,顿服。

(后人算其分两,合作一方,大失仲景用偶方之意。)

太阳病,发热恶寒、热多寒少、脉微弱者,此无阳也,不可发汗,宜桂枝二越婢一汤。

(此与上条中节同义。)

(本论无越婢证,亦无越婢方。《金匮要略》有越婢汤方,世本取合者即是也。窃谓仲景言不可发汗,则不用麻黄可知;言无阳,则不用石膏可知。若非方有不同,必抄录者误耳。宁缺其方,勿留之以滋惑也。)

(上论麻黄桂枝合半证。)

未持脉时,病人叉手自冒心,师因试令咳,而不咳者,此必两耳聋,无闻也。所以然者,以重发汗,虚,故如此。

(汗出多,则心液虚,故叉手外卫,此望而知之。心寄窍于耳,心虚,故耳聋,此问而知之。)

病人脉数,数为热,当消谷引食。而反吐者,此以发汗令阳气微、膈气虚,脉乃数也。数为客热,不能消谷,以胃中虚冷,故吐也。

(上条,因发汗而心血虚,此因发汗而胃气虚也,与服桂枝汤而吐者不同矣。此因证论脉,不是拘脉谈证。未汗浮数,是卫气实;汗后脉数,是胃气虚。故切居四证之末,当因证而消息其虚实也。)

病人有寒,复发汗,胃中冷,必吐蚘。

(有寒,是未病时原有寒也。内寒则不能化物,饮食停滞而成蚘。以内寒之人,复感外邪,当温中以逐寒。若复发其汗,汗生于谷,谷气外散,胃脘阳虚,无谷气以养蚘,故蚘动而上从口出也。蚘多不止者,死,吐蚘不能食者,亦死。)

发汗后,腹胀满者,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。

(此条不是妄汗,以其人本虚,故也。上条汗后见不足证,此条汗后反见有余证。邪气盛则实,故用厚朴姜夏,散邪而除胀满;正气夺则虚,故用人参甘草,补中而益元气。)

发汗后,水药不得入口为逆。若更发汗,必吐不止。

(阳重之人,大发其汗,有升无降,故水药拒隔而不得入也。若认为中风之干呕、伤寒之呕逆,而更汗之,则吐无止期,胃气大伤矣。此热在胃口,须用栀子汤、瓜蒂散,因其势而吐之,亦通因通用法也。五苓散,亦是下剂,不可认为水逆而妄用之。)

汗家重发汗,必恍惚心乱。小便已,阴疼;与禹余粮丸。

(汗家,平素多汗人也。心液大脱,故恍惚心乱,甚于心下悸矣。心虚于上,则肾衰于下,故阴疼。余粮,土之精气所融结,用以固脱而镇怯,故为丸治之。)

专题:伤寒来苏集
来源:《伤寒来苏集》
上一章:桂枝汤证上
下一章: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