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来苏集

栀子生姜豉汤

柯琴
柯琴

本方加生姜(五两)。

余同前法。

(此阳明半表半里、涌泄之剂也。少阳之半表是寒,半里是热。而阳明之热,自内达外,有热无寒。其外证,身热汗出,不恶寒、反恶热,身重,或目疼、鼻干、不得卧。其内证,咽燥、口苦,舌胎、烦躁,渴欲饮水,心中懊憹,腹满而喘。此热半在表,半在里也。脉虽浮紧,不得为太阳病,非汗剂所宜。又病在胸腹而未入胃府,则不当下,法当涌吐以发散其邪。栀子苦能泄热,寒能胜热,其形象心;又赤色通心,故治心烦、聩聩、懊憹、结痛等证。豆形象肾,制而为豉,轻浮上行,能使心腹之邪上出于口,一吐而心腹得舒、表里之烦热悉除矣。所以然者,二阳之病发心脾,以上诸证,是心脾热,而不是胃家热,即本论所云有热属藏者,攻之,不令发汗之谓也。若夫热伤气者少气,加甘草以益气。虚热相搏者多呕,加生姜以散邪。栀豉汤,以栀配豉,瓜蒂散,以赤豆配豉,皆心肾交合之义。)

伤寒,医以丸药大下之,身热不去,微烦者,栀子干姜汤主之。

(攻里不远寒,用丸药大下之,寒气留中可知。心微烦而不懊憹,则非吐剂所宜也。用栀子以解烦,倍干姜以逐内寒而散表热。寒因热用,热因热用,二味成方,而三法备矣。)

伤寒下后,心烦腹满,起卧不安者,栀子厚朴汤主之。

(心烦则难卧,腹满则难起。起卧不安,是心移热于胃,与反覆颠倒之虚烦不同。栀子以治烦,枳、朴以泄满,此两解心腹之妙剂也。热已入胃则不当吐,便未燥硬则不可下,此为小承气之先着。)

专题:伤寒来苏集
来源:《伤寒来苏集》
上一章:桂枝汤证上
下一章:栀子干姜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