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来苏集

麻黄附子证

柯琴
柯琴

少阴病,始得之,无汗恶寒,反发热脉沉者,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。

(太阳主表,病发于阳,故当发热;少阴主里,病发于阴,只当内热。今始得寒邪,即便发热,似乎太阳,而属之少阴者何?《内经》曰:逆冬气则少阴不藏,肾气独沉。故反热而脉则沉也。肾为坎象,二阴不藏,则一阳无蔽,阴邪始得而内侵,孤阳因得以外散耳。病在表,脉浮者可发汗,可知病在表,脉沉者,亦不可不汗矣。然沉为在里,而反发其汗,津液越出,亡阳,则阴独矣。故用麻黄开腠理,细辛散浮热,而无附子固元阳,则热去寒起,亡可立待也。其人不知养藏之道,逆冬气而伤肾,故有此证。能不扰乎阳,无泄皮肤,去寒就温,讵有此患哉?本条当有无汗恶寒证。)

少阴病,始得之,二三日,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。以二三日无里证,故微发汗也。

(言无里证,则有表证可知。以甘草易细辛,故曰微发汗。要知此条是微恶寒、微发热,故微发汗也。《皮部论》云:少阴之阴,其入于经也,从阳部注于经;其出者,从阴内注于骨。此证于附子汤证,皆是少阴表证。发热脉沉,无里证者,从阳部注于经也;身体骨节痛,手足寒,背恶寒,脉沉者,从阴内注于骨也。从阳注经,故用麻黄、细辛;从阴注骨,故用参、苓、术、芍。口中和,里无热,皆可用附子。)

专题:伤寒来苏集
来源:《伤寒来苏集》
上一章:桂枝汤证上
下一章:麻黄附子细辛汤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