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
伤寒论检阅
专题研究
条文
方剂
中药
病证
医案
中医古籍
伤寒论类
金匮要略类
经方论道
经方医论集
杏林昔拾 » 中医古籍 » 伤寒论 » 伤寒论参注

可下

王更生
王更生

大法,秋宜下。

凡服下药,用汤胜丸,中病即止,不必尽剂也。

下利,三部脉皆平,按之心下鞕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(脉平则无病矣,何以堪任攻下?论中急下之条,多主救阴,若夺实则不妨从缓。况心下鞕,尤非腹中满痛之比,何为急急也?此后人无稽之论。)

下利,脉迟而滑者,内实也。利未欲止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(脉之迟者不可以兼滑,盖往来流利便非迟矣。迟属寒,不可下。)

问曰:人病有宿食,何以别之?师曰:寸口脉浮而大,按之反涩,尺中亦微而涩,故知有宿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(浮大而涩,阳乘阴也。寸口浮大,尺中微涩,上部假实而下部虚寒也。何以知有宿食而用大承气汤?且上条既以滑为内实矣,此又以涩为内实,矛盾至此,果何所适从乎?)

下利,不欲食者,以有宿食故也。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(下利不欲食,多属脾胃虚,如何概以为有宿食?)

下利瘥后,至其年月日复发者,以病不尽故也。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(此太无理。岂有宿食积病留滞一年复发,而应期不爽者哉!)

下利,脉反滑,当有所去,下之乃愈,宜大承气汤。

病腹中满痛者,此为实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(脉滑,腹痛,皆未可概以为实必也。脉滑而重,按有力,腹痛而手不可近,更察其兼症,方可议下。)

伤寒后,脉沉。沉者,内实也。下解之,宜大柴胡汤。

(伤寒之脉必浮,解后而脉沉多由内虚也,岂可反用大柴胡汤?若以沉为入里之候,则又不可谓之伤寒后也。此皆无理之论。)

脉双弦而迟者,必心下鞕。脉大而紧者,阳中有阴也。可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(迟在弦下,以阴加阴气之虚也。大在紧上,以阳从阴寒之盛也。凡遇此等脉,其证必假热而真寒,上实而下虚。若误下之,轻者困笃,重者必死矣。每惜后之君子,读古人书而不能衷之于理,以斥伪托者之非,犹必逞其才辨,依违附和,曲为之解,竟使薰莸同嚣,玉石不分,而仲景著论之婆心,反作庸流杀人之铁劵,则不如无书之为愈矣。子舆氏论不动心之功,首重知言。呜呼!安得拒邪说之君子而与之从事于岐黄之道也哉!)

专题:伤寒论参注
来源:《伤寒论参注》
上一章:中篇
下一章:不可下
目录